金秋十月,走进建安区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处处能感受到干事创业的火热场景:一批批重大项目如火如荼建设、一个个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一项项惠民工程落地见效……2019年以来,建安区委、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建+”行动和“基层党建质量攻坚年”活动为抓手,着力推动党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聚焦发展 推进基层党建纵深化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管党治党,重在基层。2019年是建安区确定的“基层党建质量攻坚年”的关键一年,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丰收之年。今年以来,建安区基层党建工作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加强统筹谋划,完善制度建设,加大保障力度,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今年上半年,该区举办“建安大讲堂”5期,累计培训领导干部3000余人次;举办2019年春季科级干部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并组织学员赴信阳大别山干部学院进行党性专题教育;指导建安区直有关单位开展业务培训18期,培训各级各类人员832人次;探索实施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531培训计划”,分批次组织该区优秀党支部书记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着力打造一支符合“三有三带”标准的高素质党支部书记队伍。同时,该区大力实施乡土人才联络回归工程,按每村(社区)2至3人的标准,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079人,为农村基层持续补充新鲜“血液”。
持续强化基层阵地建设。该区大力开展基层阵地建设提升工程,按照“三有五中心”“一有七中心”标准,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城市社区进行了规范提升,统一功能设置,规范标牌标识,整合服务资源,拓宽服务功能,为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提供阵地保障。
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该区按照区委常委会要求,每个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由1名区处级领导“挂帅”,1名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分包,并成立由科级领导干部担任队长的整顿工作队,按照“一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对策”方式,深入推进整顿,分别于5月、6月先后2次组织全区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工作专题观摩推进会,带动整体共同提升。截至目前,该区共投入帮扶资金近3000万元,新修和硬化道路23公里,提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5个,新建活动广场3处,调整撤换村“两委”干部11人,使15个村(社区)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排查出的43个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中,已有24个村(社区)完成整顿任务,剩余的村(社区)和扶贫薄弱村确保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整顿任务。
充分激发基层党员活力。该区指导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该区把“一编三定”与中心工作、主题党日、党员积分管理等有机结合,并向机关、企业和城市社区进行延伸,强化党员积分管理,充分调动无职党员参与村务、管理事务、尽好义务的积极性,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在七一建党节前夕,该区召开表彰大会,对全区4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0名优秀共产党员、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隆重表彰,并发放慰问金10万余元,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400余名,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
改革创新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近年来,建安区在党建工作中,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坚持多元参与、共建共享,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针对城市、机关和非公组织,结合各自特点,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扩大党建覆盖面,探索路径、打造亮点,充分发挥党建在社会发展和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在城市,该区建立健全区、街道办事处、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制定“1+8”城市基层党建体系,以最强力量抓谋划、抓统筹、抓落实。该区积极探索建立城市基层党建“1345”模式,大力开展“多方联动、共驻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告、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推动70多家区直单位到社区报到并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下派139名科级干部、507名一般干部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组织2647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各类共驻共建活动280多次,培育组建书画工作室、文艺工作室等社会组织120多个、志愿者700余名,实现了各项工作点上提升、线上拓展、面上推进。
在机关和学校,该区以问题导向建立责任清单,实行项目化管理,着力解决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打造了一批以建安区交通运输局为代表的全市机关党建示范点。他们不断健全完善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调整理顺中小学党组织隶属关系,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由属地管理改为教育部门党组织归口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在非公企业和园区商圈,该区持续提升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质量,在全区范围内重新排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确保有党员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100%建立党组织。同时,该区以城南物流园区为试点,依托城南商会成立全市首个商圈党委,把辖区内所有企业商户全部纳入组织覆盖,实现商圈235名党员全部挂牌上岗,并连续2年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店评选活动,共评选党员示范店48家,构建了“商圈党员+企业党支部+党员商户”的“党建联盟”和利益共同体;指导尚集产业集聚区党委组织管辖企业与新元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建立“党建联盟”,做到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办。此外,该区还积极培育基层党建品牌,广泛开展“十面红旗”党组织培育活动。他们按照基层党建10种不同类型,在农村打造10个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红旗村”;围绕党建引领、共驻共建、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在城市培育4个“红旗社区”;围绕阵地、制度、活动规范化建设,在机关打造4家“红旗单位”;在党建新兴领域,大力建设“党建联盟”“党建驿站”,打造2家“红旗企业”,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区基层党组织整体提升。
人才支撑 扛起抓党建聚人才的使命担当
抓党建关键在抓落实,而抓落实关键在人才。近年来,建安区大力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引导党员改革创新,把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推进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党建工作制度机制创新,加强党建工作督察,强化党建工作问责,多管齐下,实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脱贫攻坚”“人才+党建”工程,切实扛起抓党建聚人才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建安区全力做好第二批拔尖人才评选工作,拓宽评选入口渠道,在注重硬件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参评人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情况,力争评选出理论水平高又能积极为该区经济社会建设带来贡献的拔尖人才。目前,该区各行业部门申报的拔尖人才人选资格审核已进行完毕。
推进“许昌英才计划”落实。今年以来,该区共引进9个创新创业团队,其中,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个,引进高层次团队3个,引进紧缺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个,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43人。在2019年5月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暨“许昌英才计划”表彰大会上,河南豪丰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引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作为全市唯一一名第一类高层次人才受到表彰;河南红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陈伟、河南卷烟工业烟草薄片公司引进的申军和、瑞贝卡发制品公司引进的刘夏、河南豫辰药业的傅收作为第五类新引进类别高层次人才受到表彰;河南沃正实业的刘少林作为第二类新培育高层次人才;河南卷烟工业烟草薄片公司的王文领作为第三类新培育高层次人才;建安区人民医院的黄天军、任金花、周永生、尤渊明和建安区妇幼保健院的李玉胜作为第五类新培育高层次人才分别受到大会表彰。河南世纪香食用菌有限公司引进的张金霞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河南豫辰药业引进的丁清杰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引进的陈卫华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许昌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引进的詹克慧教授紧缺型创新创业团队获大会表彰。河南世纪香食用菌有限公司作为全市唯一一家获批的国家级“星创天地”,获50万元奖励;李彦增获得许昌市优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奖励40万元,并作为代表上台发言。远东传动轴公司获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奖励30万元。
切实发挥人才支撑作用。该区全力抓好“建安人才四大工程”实施。今年以来,该区教育系统共帮扶贫困学生300余人。该区农业农村系统共散发各类技术资料1000余份,仿生防治药品200公斤;开展专题技术讲座3次,现场技术咨询服务60余次,培训人员达500人次。该区卫生系统共组织医务工作者300余人参加义诊800多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万余份。该区文化系统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6次,送戏下乡20余场;开展全民阅读进社区读书活动10多次,送书500余册。该区各级妇联组织在六一儿童节、禁烧、扶贫期间发放防溺水宣传彩页6000多份。该区还出资组织企业家参加“中原企业家大讲堂”“百名领军型企业家培训”活动,筛选“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主要负责人到国内知名高校开展短期培训,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合作,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常年培训,培训各类企业家30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