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 康党培
深秋时节,笔者一行来到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采访贫困户李境涛自主创业、脱贫带贫的事迹。
茫茫山岭中,一条蜿蜒的水泥小道向深山处延伸着。不知拐过多少弯、爬过多少坡,笔者一行终于来到李境涛创办的家庭农场。
一番寒暄后,李境涛便向我们介绍其家庭农场情况:“特别是今年,我种植的甜柿育苗试验成功,市场前景非常好,山东、安徽、湖北等不少地方发来订单,仅卖树苗一项,估算纯利润就在4万元以上。”
李境涛家中6口人,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李境涛情绪非常低落。后来,他通过学习“时代楷模”朱彦夫的感人事迹,颇有感慨。在他看来,朱彦夫身体残疾,还能带领全村群众将荒地变成沃土,而自己身体健全,为什么不能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脱贫致富呢?他积极报名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果林种植技术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李境涛认真听讲,潜心钻研。2015年,李境涛承包了村里70多亩荒山,从事柿子、杏等果树种植,将学到的技术运用到实践中。2016年,通过乡、村两级的帮助,在承包原来荒山的基础上,李境涛创办了占地100多亩的润泉家庭农场,主要种植柿子、猕猴桃等果树。一家人起早贪黑,辛勤耕耘,当年年底就实现了脱贫。为了掌握更多的果树种植技术,李境涛先后到山东、广西、陕西等地考察,学习林间管理知识,引进果树新品种。目前,他的家庭农场种植甜柿60亩、黑柿10亩,以及栗子、猕猴桃等20多亩。农忙时,李境涛还招用10多名贫困村民。
当问起李境涛今后有什么打算时,他说:“明年,一方面要大力推广种植甜柿,另一方面要发展柿子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现在我已经脱贫致富,以后我要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共奔小康路!”
李境涛开心的笑声在果林里飘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