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红卫 通讯员 李逸良
核心提示
70年来,许昌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交通、通信等发展要素日趋完备,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市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0.35%提高至2018年的52.63%。中心城区形成了以110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水系格局,许昌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2018年,市区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突破100万。
●市区道路长度和面积分别达到546.2公里、1790.8万平方米,分别是1990年的7.4倍、18.9倍。
●城市规划区供水管网长度452.28公里,自来水用户18.02万户;全市公共供水总量0.78亿立方米,是1990年的3倍;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3965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6%,绿地率达3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8平方米。
●城市中心区排水管网981.6公里;有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处理能力33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处理率98%;市区生活垃圾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
●2018年,全市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比2014年下降25.7%和24.1%,3个省控河流出境断面累计达标率91.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连续4年在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位列第一。
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形成
充分发挥许昌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城市,交通运输业高速发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公共交通日趋完善。
1996年京珠高速(郑州至许昌段)通车,到2018年年末,全市共有高速公路5条,通车里程达278.6公里;近年来新建成中心城区至组团县(市)快速通道、许港快速通道、新107国道等干线公路,目前全市共有国、省干线公路23条,通车里程1199.8公里;持续推进农村公路新建改造工作,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526.3公里;2018年年末,全市各类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04.7公里,是1978年的10.3倍。
市区公共汽车运营线路达到55条,运营线路长度757公里,运营车辆1083辆,全年客运总量达到7170万人次。
新郑机场许昌航站楼建成投用,京广铁路、京深高铁纵贯许昌城区南北,正在建设的郑万、郑合高铁即将通车运行,连接郑州地铁网、接入机场换乘中心、公交化运行的郑许市域铁路工程开工建设,许昌成为中部乃至全国现代物流最便捷的地区之一。
美丽乡村纵深推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许昌不断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农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许昌大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公路、供水、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已初具雏形。
2018年,全市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400公里,新增农村自来水供水人口47.2万人,新建农村4G基站290个,近一半村庄建成卫生公厕;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00余个,基本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进移风易俗,文明村镇率接近30%。
电话、手机和互联网从无到有,由20世纪的奢侈品变成现在市民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迅速进入普通百姓家。
邮电通信网络全面覆盖
目前,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21.5万户,是1997年的243.9倍;4G移动电话用户307.4万户。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共108.1万户,是2000年的33.4倍。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06.3万户。
邮政事业不断发展,同城、异地、国际快递服务全面发展。2018年,全市邮政邮路总条数33条,邮路总长度11477.9公里,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6350.5万件。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全市快递行业发展迅速。2018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4859.6万件,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行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