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切实加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推动我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走在前列,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许昌日报社联合开展了“百名书记谈党建”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全市各级党组织书记的积极响应。他们踊跃来稿,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剖析问题,努力探索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径。《许昌日报》从今日起开设《百名书记谈党建》专栏,刊发优秀稿件,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与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近年来,禹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大抓治理的鲜明导向,全面提升以新时代党的建设为根本的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扛稳主业主责,提升领导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党委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禹州市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基层党建作为分内事、“一把手”工程。以深化“明责、记实、示范、保障”四项机制为抓手,以“总揽全局、正风肃纪、选人用人、监督预防、强基固本、支持保障”为重点,建立责任清单明晰、责任界限明确、责任落实清楚、责任追究精准的责任体系。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为禹州市聚力聚焦抓基层党建提供精准靶向。建立四大班子“包村联居抓支部”制度,每名县级干部分包一个行政村和一个城市社区,每两周到村一次、每月到社区一次,持续传导压力,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城市社区全覆盖。县级层面,每季度安排一天,组织四大班子围绕基层党建、产业转型、重点项目等进行观摩;科级层面,综合运用召开例会、排名通报等方式,推动基层党建责任落实常态化,形成齐心协力抓党建的浓厚氛围。
建强战斗堡垒,提升组织力
禹州市全面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努力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把每个党员都培养成为先锋旗帜。把政治标准摆在首要位置,健全动态调整机制,配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深入开展“三比三提升”活动,动员农村基层党组织比站位、提升“四个意识”执行力,比担当、提升脱贫攻坚组织力,比作为、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大力开展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整顿活动,补齐基层党建短板。强化党员身份意识,以党员带动党员家庭,以党员家庭带动周边群众;出台《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以创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构建起以四级联动、共驻共建为平台,以体制改革创新、职业体系建设、机构职能优化为支撑的“1+3”体系。按照“一有七中心”标准对城市社区进行规范提升,持续开展“两地双服务”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
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发展力
禹州市抓住入选河南省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县的机遇,用好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村级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模式,村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股份合作模式,保护和实现农民集体资产权益最大化,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给集体和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推动39个省级试点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探索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等8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不断增强。
推动干部下沉,提升战斗力
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禹州市实施为期三年的“百名科级干部包百村、万名机关干部联万户”工程,选派优秀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并与脱贫攻坚、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整顿、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因村制宜、精准选派,由经济部门驻“穷”村、政法部门驻“乱”村、城建部门驻“脏”村、农业部门驻“难”村,实行干部换岗单位不换村的固定联系机制,把驻村帮扶工作持续推向深入。在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工作中,依托“双百双万”驻村工作队和脱贫攻坚责任组,统筹组建整顿工作队入村开展工作。
坚持典型引路,提升内动力
为提升基层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充分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从去年8月开始,禹州市开展了以争创“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美丽乡村”“信访稳定”为主要内容的选树“五面红旗”活动。每半年评出10个“红旗村”,荣获“红旗村”称号村的村干部可获得奖励。对荣获许昌市“燕振昌式好书记”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奖励性工作报酬。通过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禹州市营造出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