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今日魏都

精心耕耘植沃土 海纳百川聚英才

——魏都区强力推进人才工作综述

河南省博士服务团成员孙文标博士(左二)通过观察混凝土切片讲解硬化混凝土的结构特点。 侯聪 摄

长安大学教授冯忠绪(左二)在德通振动展厅讲解振动搅拌芯样的关键技术指标。 资料图片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荣杰(左二)在河南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指导交流纳米新材料应用技术。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许廷合 通讯员 程燕 赵延鹏

转型的魏都,求贤若渴;发展的魏都,海纳百川。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车间,如何招高人、纳贤士,成为各行各业热议的话题。历史文化厚重、发展活力迸发的魏都,近年来把人才工作作为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深化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实施“许昌英才计划”,着力改革创新,狠抓任务落实,不断丰富着“第一资源”的时代内涵,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魏都篇章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人才蔚则事业兴。翻开近年来魏都区经济社会发展图谱,人才引进培养热潮奔涌,汉魏大地各路精英集结出击,社会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一幅人才强区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健全机制 开辟引才“快车道”

金秋时节,魏都区“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又添喜讯——魏都区人民政府与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签订《关于共建新材料领域产学研平台暨许昌(魏都)新材料产业园合作协议》。

据悉,本次签约的合作项目主要是国家阻燃材料检测中心及国家阻燃材料研发中心在许昌落户建立分中心,并由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主导魏都区新材料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前期项目主要由河南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理工阻燃材料有限公司两个企业作为主体承接。

“新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异性能,能够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河南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光明表示,“目前,新材料产业已成为魏都区重点打造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乘着研发中心落地的东风,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在推动新材料研、产、销一体化中,把许昌打造成中国知名的新材料集散地。”

新材料产业园的成功落户,正是魏都区广聚天下英才的一个生动缩影。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魏都区决策者深刻认识到,人才是强区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10月11日,在魏都区委人才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魏都区委书记张书杰语重心长地表示,全区上下必须牢固树立“一个高端人才就是一个项目、一个产业、一片市场、一方优势”的战略思维,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切实把人才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吸引人才,关键在于环境和发展前景。近年来,魏都区以更宽广的视野、开放的胸襟,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助推人才工作的大发展;同时,在制定重大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工作布局中,都把人才工作列入重要内容,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主任的魏都区委人才工作委员会,全面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如今,魏都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近3年来,魏都区共引进300多名高层次人才,其中10个团队、36名高层次人才被认定为“许昌英才计划”表彰对象,获得奖励扶持资金共计1720万余元。魏都区,日渐成为越来越多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理想之地。

筑牢平台 打造用才“大舞台”

“放手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正转化成为魏都区人才工作的生动实践。

当前,魏都区正在经历一场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构筑聚才“平台”被摆在撬动城市发展的关键位置上。近年来,魏都区认真落实“许昌英才计划”,健全柔性引才机制,紧紧围绕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循环经济、静脉科技、北京怀柔等五大工业园区布局创新链、人才链,通过与长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吸引国家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阻燃材料检测中心在魏都区设立分中心。目前,魏都区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个,以及省级科技孵化器2个,成功引进了郑健龙院士等10个创新创业团队和300多名高层次人才,而这些英才为魏都区带来的产业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创造年产值32.68亿元,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抓高层次人才。”魏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申健民表示,在人才竞争白热化的今天,魏都区要想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就必须在人才集聚上走在前列,并且能够不断地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

为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汇聚高地,除了抓引进外,还要抓培育。近年来,魏都区坚持引育并重,充分挖掘本土人才潜力,通过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定期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题培训班、打造“魏都大讲堂”教育品牌,以及在全市创新实施“魏都区优秀青年干部培养工程”“魏都区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魏都区优秀宣传员培养工程”等,突出培养企业家人才,大力培育拔尖人才,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同时,魏都区还组建了6个专家服务团队,积极开展专家人才志愿服务活动,仅今年以来,已开展人才志愿服务活动160多次,有效激活了本土人才的“一汪活水”,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如今的魏都大地,各类锤炼人才的平台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各类人才逐渐融入城市血脉、扎根城市热土,在这里施展才华、放飞梦想,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优化服务 构筑聚才“强磁场”

“魏都区领导来公司调研时,不是问我工作干得怎么样,而是问我过得好不好?这一点让我尤为感动。”10月19日,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里交科副总经理姚运仕谈到在魏都区工作的感受时,特意讲了这样一个细节。

姚运仕是魏都区高层次人才创业的典范,而他的经历也正是魏都区优化人才服务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魏都区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的通知》《关于推动大众创新创业扶持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魏都区优化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环境十项制度》等政策性文件,引导支持各类人才立足魏都区城市发展需要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服务人才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在服务高层次人才工作中,我们还特意成立了工作专班,对高层次人才进行‘一对一’的联系服务。” 魏都区“四个一百”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专门成立了高层次人才(团队)对口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工作专班,通过明确具体联系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县级领导和责任单位,建立日常联络制度、定期走访制度、问题收集办理制度和部门联动制度等,及时掌握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及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多年来,开放包容的魏都区用诚心、赤心和雄心海纳各地英才,全区上下礼敬人才、厚待人才已蔚然成风。记者了解到,魏都区在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待遇的同时,专门为高层次人才开辟了绿色通道,让他们在住房、医疗、保险、孩子上学等公共领域享受“一站式服务”,确保人才来得放心、干得舒心、留得安心。

一系列贴心的举措,极大增强了各类人才的归属感,也让他们在细微处感受到了魏都区的城市温度。值得一提的是,在奋进新时代的新征程中,魏都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拓展“生态+”内涵,延展“生态+”效益,努力打造优美生态环境,丰富提升城市内涵,不断擦亮魏都区“宜居”名片,全区“软硬”环境的齐头并进,更是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到此集聚,奏响了人才与发展的最美乐章。

重才、引才、聚才、爱才、育才……在人才强市战略的推动下,如今的魏都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不断刷新、人才洼地正在形成,一座让人工作舒心、生活幸福的城市正在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