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党建引领 党旗飘飘风帆劲

社区阵地强力提升,百姓办事更加方便

党建主题公园成为魏都区又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侯聪 摄

魏都区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效提升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效果,极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魏都区党员干部以初心为镜,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力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让初心永不蒙尘

“七一”读书会,见证着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热情

随处可见的党建元素,让魏都区上下争先进、创一流的氛围更加浓厚

本报记者 雷剑德 许廷合 通讯员 窦青 丁姜岚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前夕,一则消息让魏都区上下倍感振奋:9月20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结果正式公布,魏都区《“五网融合”智慧党建平台 架起城市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高速路”》从全国40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优秀案例,魏都区成为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县(市、区)。

站在全国党建评比的舞台上,“魏都党建”再次享誉全国,不仅展示了魏都区党员干部勇争一流的时代风采,而且奏响了魏都区以党建高质量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强音。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全面从严治党确立了新标杆。新标杆、新高度,新担当、新作为。近年来,魏都区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绣花”功夫建强基层,以“钉钉子”精神夯实基础,持续实施党建“1369”工程,强化党的政治引领功能,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构建了全区域统筹、多层级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建强基层 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体系

【近年来,魏都区构建了区、街道办事处、社区、网格党建四级联动体系,并通过“三社联动”平台把社区党组织与区域内各领域党组织结成服务共同体,形成全域党建互联互动互融的生动格局。】

“作为许昌市主城区,魏都区的城镇化率已达96.31%,社会治理的重心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城市基层党建的重心也必须落到街道办事处、社区。”魏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申健民说道。

在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上,该区打出了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

针对城市基层各领域党建工作力量分散等问题,在区级层面,该区打造“一体两翼”,由区委统筹部署,区委组织部协调各方;区委社工委主抓社区党建,区委直属工委主抓机关党建。

在街道办事处层面,该区形成“三员两办”的工作模式,即街道办事处专职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组织委员等3名领导干部专职抓党建,党建办公室、纪检监察室负责日常工作,党建人员配备占街道办事处总人数的30%以上。

在社区层面,该区推出“两专三室”工作模式,即社区专职副书记、党建专干2人专职抓党建,社区党建办、社区党校、社会组织服务室负责日常工作,并依托“三社联动”平台,吸引各方力量共同服务社区建设。

在网格层面,该区形成“一长一员”工作局面,按照200—300户的标准划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党建指导员、1名网格长,实行轨迹化、规范化管理,把基层党建工作做深做细。

同时,借助机构改革,该区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积极探索赋权扩能,落实为基层减负政策,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使基层党组织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聚焦到抓党建、抓民生、抓服务、抓治理上来。

区级整体谋划、街道办事处统筹协调、社区具体推进、驻区单位共同参与,魏都区城市党建工作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变为“整体作战”,凝聚起全区域巨大发展合力。目前,该区把86个社区划分为620个网格,在每个网格成立了党组织;全区共接收省、市驻区党组织328个、在职党员1.3万名,组建志愿者队伍670支,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制度保障的基层治理新体系。

夯实基础 激发城市基层党建新活力

【魏都区大力推进以“一有七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着力做实做细社区,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让社区阵地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党组织“化身”。】

10月2日,走进魏都区东大街道办事处文惠社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墙上的“抓好基层党建,服务社区居民”标语格外引人注目。步入该中心一楼宽敞明亮的便民大厅,有专门设置的休息区,里面有空调、图书、沙发等,前来办事的居民可以在这里边看书边等候。“现在社区的便民服务设施越来越齐全,老百姓来办事也更方便了。”该社区党委书记张瑞敏深有感触地表示,“回忆以前拎包办公的日子,现在的变化真是不敢想。”

文惠社区的嬗变,正是魏都区扎实推进基层党建的一个缩影。社区作为城市党建的前沿阵地,近年来,魏都区大力推进以“一有七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为让城市基层党建更有力量,魏都区以大投入提供大保障,以大保障推进大提升,近3年来每年列支920万元的党建经费、2000万元的阵地建设经费、270万元的党员培训经费和1032万元的服务群众经费,用真金白银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添柴加火。截至目前,全区86个社区阵地面积由平均400平方米扩展到700平方米,统一设置了便民中心、综治中心、文体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社区阵地已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党组织“化身”。

在着力推动社区“规范化、品质化、特色化”建设的同时,魏都区准确定位社区党建职责,对承接的15大类160项任务进行分类归纳、去繁存简。此外,魏都区还推行每月一例会、双月一观摩、季度一考评、半年一调研、年度一述职的“五个一”机制,创新实施“5810”工作法,将每月5日、8日、10日固定为党(工)委会议、党支部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的召开时间,对会议流程的各个细节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有效地破解了“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筑牢一线堡垒,既离不开阵地建设、制度保障,也离不开社区“领头雁”的作用。为进一步增强社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魏都区已连续4年开展以“信念品德星、履职敬业星、工作业绩星、担当为民星、廉洁自律星”为主要内容的“五星”社区党组织书记评选活动,选树了“口袋书记”寇苣平、“贴心书记”马静、“富民书记”安国明、“圆梦书记”凡玉梅等27名充满温情、激情、热情的“三情”书记,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群雁齐飞、整体进位”的喜人局面。

如今在魏都区,网格化党建、智能化党建,为社区治理工作插上了翅膀;全区670支志愿服务队,见证着该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热情;“微心愿”、“365”志愿服务、“四点半课堂”、“糖豆妈妈讲故事”等服务品牌,更是在社区广大居民心中树起了一面永不褪色、高高飘扬的鲜红党旗……

今年3月25日,魏都区荣获“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称号,成为该批次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实验区单位。

服务提质 开创城市基层党建新局面

【魏都区强化党建的政治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党建+”行动,“党建+”模式被创新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基层党建变成一个个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具体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互促共进。】

继2018年成功举办首届魏都社区春晚之后,在2019年春节期间,魏都区再次成功举办“唱响新时代·梦圆千万家”社区春晚,集中展示了一年来魏都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让辖区居民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着满满的幸福。

群众的笑脸,是魏都区以党建高质量引领发展高质量的最好写照。实践证明,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

为提升党建服务水平,魏都区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行政审批、社区管理、便民服务等多个信息数据进行融合,搭建了“五网融合”智慧党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了“多个网”到“一张网”的转变,形成了“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联动服务机制。目前,该平台已受理党群诉求12万余件,已办结11.4万余件,办结率在95%以上。

为打通便民为民“最后一米”,魏都区大力实施网格前哨党建工程,把党建和民生网格到边到底,把86个社区细化成620个网格,在每个网格上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2018年已收录161类70余万条基础数据。

为助推重点项目建设,该区按照“党支部跟着项目建、党员跟着党支部干”的思路,将党支部建在项目上,通过党支部和党员的引领带动,力促项目签约、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项目、服务企业制度,并选派60名年轻干部到曹魏古城项目、征地拆迁、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作、中心工作一线进行锻炼,推动项目顺利实施、落地见效。

以党建引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全区上下争先进、创一流的意识更加浓厚。在“党建+”的强力带动下,魏都区各级党组织与中心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近三年来,魏都区的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城市宜居指数,环境满意度指数,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指数均居全省第一位。

风展红旗,百炼成钢。在如今的魏都区,一项项务实创新的举措正在逐步推进,一面面飘扬在城市基层一线的党旗愈发鲜艳,特别是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后,魏都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完成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结合起来,更是让党员干部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果。面对未来,魏都区委书记张书杰表示,下一步,魏都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通过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城市发展,不断增进群众福祉,为“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魏都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