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文明之都 魏都盛开文明花

居民生活丰富多彩

丰富多样的创新实践,让魏都的文明之花常开常盛。图为魏都区妇女代表以一场特殊的“快闪”活动,深情地向祖国告白 侯聪 摄

草之根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活动

欢乐百家宴拉近邻里情

社区图书室让居民与书香为伴

齐凤玲在为老人免费理发

本报记者 雷剑德 于兰琪 通讯员 丁姜岚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气质,或慷慨激昂,或婉转端庄,无一不彰显着城市的历史底蕴,体现着城市的和谐宜居。在这些“因城而异”的不同气质中,文明,是城市最亮丽的底色。它不仅是城市进步的标志,而且引领着城市的道德风向,体现着积极进取、向善向美的城市精神。

近年来,魏都区以科学思想为引领、以品质提升为重点、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用新发展理念凝聚城市精神,让城市闪耀人文光辉。目前,经过该区人民的共同努力,魏都区各项创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提升,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好人之城 魏都好人层出不穷

【在文明魏都中,人是最美的风景。近年来,魏都区先后涌现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各类道德模范51人,其中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7人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信守不再涨价承诺,十几年来一直坚持“两元理发”,热心服务街坊邻里的耄耋老太蔡瑞云荣登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榜”;街头挺身救助孕妇的好护士马金红入选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榜”;照顾6位公婆,和非血缘关系的36位家人和谐融洽相处的刘英家庭获评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在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一个好人不罕见,好人辈出尤可贵。魏都区居民齐继田曾在市区开过多家理发店,从开业之日起就对乡邻只收成本价,对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免费,还坚持每月登门为魏都区七里店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免费理发。他女儿齐凤玲接管父亲的理发店后,不仅继承了父亲济贫扶困、义务理发的家传“规矩”,理发的价格比别的店便宜,而且坚持每月关一天店门,和父亲一起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义务理发。如今,齐凤玲的女儿武文彬也成为一名发型师。在姥爷和母亲的影响下,她也成为一名助人为乐、义务理发的志愿者,经常和母亲一起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免费服务;和同事一起,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义务理发,做公益,献爱心。

如今,“魏都好人”的感人事迹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见贤思齐。争做好事、争当好人的“好人文化”蔚然成风。从“魏都好人”到“魏都人好”,这不仅需要市民自觉崇德向善,而且需要政府积极引领、身先垂范。为培育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魏都区广泛开展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模范带动作用;结合中央文明办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广泛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推荐、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引导人们做好事、做好人,同时举办了15场“迎接新时代·迈向新辉煌——德耀魏都·道德模范在身边”巡演活动,受益群众达5000余人次。

志愿之城 “志愿红”擦亮城市底色

【魏都区共注册志愿者10.9万余人,服务时长累计达148万小时,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如今,魏都区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在专业化、精准化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给孩子辅导作业、为居民修理家电、打造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在魏都区灞陵街道办事处延中社区的志愿服务中心,各种志愿服务一应俱全,居民纷纷伸出大拇指点赞。

在魏都区,志愿服务机构在居民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指导下,魏都区在全区86个社区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阵地,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综治中心、养老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初步形成了“15分钟便民志愿服务圈”。在推动志愿服务机构全覆盖的同时,依托全市“一有七中心”社区规范化建设和魏都区民生365工程,魏都区加强资源整合,分别将其中21个社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升级成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升级后的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一方面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它们量身打造志愿服务内容和品牌;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将自身打造成资源对接平台、项目孵化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等。

近年来,魏都区志愿者服务“红色磁场”的聚合力越来越强。在公交站点、拥堵路口,有志愿者冒着凛凛寒风疏导交通;在敬老院,有志愿者为老人包饺子、理发;在街头游园,有志愿者帮助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扶起摔倒的孩子,向居民群众宣传环保、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无论是在车水马龙的街头,还是在大大小小的社区,那一抹“志愿红”已渐渐住进居民的心中,让这座城市显得更温暖。

面对日益壮大的志愿者队伍,为有效引导志愿服务,魏都区在每个社区都组建了“6+X”志愿服务队伍。“6”为党员、文体、敬老、爱幼、扶弱、助残等6支队伍,下面还可设立小分队;“X”为社区根据辖区特点建立的特色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便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

目前,魏都区志愿者服务正在专业化、精准化的道路上不断迈进。为提升社区志愿服务水平,魏都区成立了志愿服务超市。目前,志愿服务超市已入驻新时代家庭教育服务团、草之根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慈济基金会许昌站等16支优秀社会组织。在志愿服务工作中,这些社会组织除下沉社区开展专业志愿服务外,还为社区孵化志愿服务项目及志愿服务队伍,以精准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文明之城 文明之花开遍魏都

【历经19年的文明城市创建,魏都区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居民生活品质、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文明创建日益深入人心。创建没有终点,提升永无止境。魏都区将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将创文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七一社区、大同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文化街小学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刘英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南关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去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到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调研,对该社区精细的管理机制、快捷的便民服务和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给予充分肯定……

一批国字号的荣誉花落魏都,擦亮了魏都区文明之城的金字招牌。作为我市创文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魏都区积极主动作为,着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区。为切实完成好创文任务,魏都区不断强化领导聚合力,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政委、区长为指挥长、相关县级领导为督导组组长的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并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列入魏都区十项重点工作进行季排名。魏都区不断强化模范引领作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依托该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常年开展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科普教育、普法教育和未成年人教育“5+1”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坚持“好人”推举制度化、常态化和全覆盖,开展“最美魏都人”系列评选活动,近年来,共评选出“新时代好少年”“最美社区干部”“诚信标兵”“最美教师”“魏都好人”等涵盖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62人;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成志愿服务站(点)156个,培育了老妈妈拥军服务队、草之根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及糖豆妈妈讲故事、圆梦爱心粥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服务项目,打造了社区“一刻钟便民志愿服务圈”等。

作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服务中心建设的试点,魏都区围绕“一中心、五个化、六进六平台”积极探索:“一中心”,即以人民群众需要为中心;“五个化”即实现组织体系全域化、志愿服务精准化、资源整合便民化、活动任务主题化、创新手段科技化;“六进六平台”即打造整合理论宣讲平台、政策宣传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法律服务平台,以“理论实践进万家、党的政策暖万家、主流价值融万家、先进文化乐万家、文明新风传万家、法律法规保万家”等“六进万家”为主要内容,探索文明实践“讲、评、帮、乐、庆、创”6种途径。目前,南关街道办事处大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北大街道办事处西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经挂牌运行。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为使广大群众成为创文的最大受益者,魏都区强力实施民生365工程,形成了包含便民市场、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中心、阅读空间等在内的“15分钟生活圈”。

在创文工作落实方面,魏都区将该区86个社区划分成620个基层网格,搭建三级(区、街道办事处、社区)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四级(区、街道办事处、社区、网格)服务管理体系,把志愿服务、信念教育、环境卫生、窗口服务等创建任务在网格内落到实处,把道德规范、道德公约、文明家风融入千家万户。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优美的环境、整洁的卫生等“外表”,还体现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城市温度。如今,魏都好人薪火相传,志愿者服务遍地开花,文明城市创建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之花在魏都大地绽放得愈发灿烂。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魏都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