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爱心驿站情暖“城市美容师”

本报记者 朱庆安 通讯员 李金洋

“我干环卫工作六七年了,以前都是在风里吃饭、屋檐下躲雨,累了在树荫下歇一歇……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休息。”10月24日,负责市区古槐街附近保洁的李秋娟感激地说。

她说的是市区今年7月投入运行的爱心驿站。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驿站占地约10平方米,室内干净整洁,沙发、空调、电视机、茶几、饮水机、微波炉、充电器、书柜、雨伞等便民用品一应俱全。

这时,一名快递员走进爱心驿站。他一边拿出手机一边说:“由于需要与大量客户电话联系,出门最不经用的就是手机电池。我经常到这里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喝杯茶或打个盹儿。”

据了解,爱心驿站向环卫工人、市政施工人员、快递员、送餐工、送奶工、物业保安、治安联防员、公共文明引导员等户外劳动者开放,其中以环卫工人居多。由于环卫工作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中心城区的环卫工人打扫卫生之余,都是随意在路边树荫下或者楼房墙角处歇息,口渴了没有固定的地方取水,累了也没有很好的地方歇脚。“自从有了爱心驿站以后,我们工作之余经常来这里休息。”环卫工人沈金水一边把早上带过来的饭菜,放入微波炉加热,一边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有了爱心驿站,我们再也不用吃冷饭冷菜了。”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市总工会整合社会资源,突出爱心驿站建设模式的多样化,积极与市城管部门联合在中心城区主要路段选定15座垃圾中转站的公厕管理间,经过改造后,作为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

“这些爱心驿站建成后,我们专门安排人员,按照‘六有’标准对爱心驿站进行日常管理。”市城管局环卫处主任周建生告诉记者,他们用热情的服务让更多户外劳动者可就近到“站”进“家”,做到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

环卫工人张秋军告诉记者,因家里离得比较远,中午一直都是老伴儿给他送饭,他就坐在路边吃。现在,老伴儿把饭送到爱心驿站里,中午的时候就到这里吃饭。“感谢工会对环卫工人的关爱,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干工作更加努力了。”该驿站管理人员王红霞对记者说。

工会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息地点,市民能为环卫工人做些什么呢?“市民少扔一些垃圾,就可以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周建生表示,关爱环卫工人不仅体现在爱心上,还要体现在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上。

市民李爱民说,他经常看到一些环卫工人坐在街道边休息,感觉他们很辛苦。每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这才是对环卫工人最大的尊重。

“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大大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他们才能安心地坐在爱心驿站里休息。”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爱心驿站的做法非常好,希望今后爱心驿站越来越多,让环卫工人工作之余能方便地找到休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