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许昌专场在郑州举行

钱国玉致辞 胡五岳史根治鲁道夫·沙尔平等参加

图为项目签约现场。 本报记者 朱宁 摄

本报讯(记者 石冠兵 高伟山)10月26日下午,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装备制造先进技术成果发布及对接专场(许昌专场)在郑州举行。省政协副主席钱国玉致辞,市委书记胡五岳,市长史根治,省科技厅副巡视员苏宁,市领导丁同民、赵文峰、王志宏、赵淑红、张巍巍参加。

德国国防部原部长、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交流股份公司董事长鲁道夫·沙尔平,德国史太白管理和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雷纳·格隆,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和章,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可靠性和微集成研究所博士米登多夫,德国达姆施塔特应用科技大学校长拉夫·斯滕格勒,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邹士平等84名国内外高层次嘉宾参加会议。

钱国玉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河南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特别是对外开放、创新发展等情况。钱国玉指出,本次大会装备制造先进技术成果发布及对接专场之所以交由许昌市政府承办,是因为许昌市拥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工业竞争力位居河南省第三,以电力装备为首的装备制造业拥有上千亿元的产业规模,是全国重要的电力装备生产基地。近年来,许昌市大力加强与德国的合作,通过引进德国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用“许昌速度”对接“德国质量”,被工信部授予中国第8个、河南省首个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目前正在朝着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他表示,河南将乘着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东风,以更加自信的精神、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高效的服务,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我们愿在扩大开放、创新合作中与各方分享出彩机遇,与大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真诚希望海内外投资者更加关注河南,热忱欢迎各位有识之士到河南投资兴业,共创共享河南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史根治代表许昌市委、市政府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与会嘉宾热情推介许昌。史根治说,近年来,许昌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先后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特别是与德国建立了良好合作机制,已成为河南省对德合作的“桥头堡”。同时,许昌工业基础雄厚,以电力装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2018年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尤其是今年,我们以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为目标,谋划了智能电力装备等九大重点新兴产业,力争在3到5年内打造6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可以说,深入推进与国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许昌基础扎实、优势突出、空间广阔。诚挚邀请国内外企业家和朋友到许昌考察指导、投资兴业、共赢未来。许昌也将持续优化创新创业和营商环境,着力打造河南省开放创新和跨国技术转移的合作典范。相信只要携手共进、深化合作,我们一定能够开创互利共赢的美好明天。

鲁道夫·沙尔平向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并高度评价了河南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他说,历史表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国际合作和贸易是全球发展的主要基石,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次大会是进一步促进开放式跨国合作的典范,为河南密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提供了良好平台,将对河南引进更多国际高端研发机构、高水平人才和先进科技成果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许昌专场是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的活动之一,由河南省科技厅、许昌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在许昌专场活动现场,共签约项目(协议)14项,其中我市签约8项,包括许昌市人民政府与北京理工大学签订的共建北京理工大学河南阻燃材料研究中心合作协议,许昌市对德经济技术领导小组办公室与SBB容器制造有限公司、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交流股份公司签订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框架协议等,共达成技术交易金额2.65亿元。

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容川、米登多夫、雷纳·格隆分别围绕“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技术转移德国实践和经验”“史太白在全球开展技术转移情况”进行了分享。拉夫·斯滕格勒等德国的大学、企业和许昌有关方面代表,围绕“德国与许昌的经济技术合作及未来发展”进行了主旨对话。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处处长邓国庆发布了中科院先进制造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