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红色引擎”激活发展动能

——看许昌市如何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非公经济发展高质量

河南日报记者 董学彦 王烜 通讯员 王君

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以“红色引擎”激活发展动能,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非公经济发展高质量,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10月24日,《河南日报》刊文对我市的经验和做法予以介绍,本报今日转载该文,以飨读者。

金秋时节,走进河南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党员职工佩戴的党徽与墙壁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建是企业的生命线”的标语相互辉映。在这里,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新课堂”、勇于创新的“智囊团”,推动企业去年发展增速逾30%。

像万杰智能一样,“红色引擎”成为推动许昌市非公企业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许昌市委书记胡五岳表示,对于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80%以上的许昌来说,非公企业党建的地位尤为重要。近年来,许昌市以“红色引擎”激活发展动能,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非公经济发展高质量,展开了一幅党旗红、企业兴、民心聚、经济强的生动画卷。

A

搭建好党建引领平台——

让党建阵地“活”起来

进店,货架上竖着标牌:“共产党员示范岗”。顾客意外:“你们这行还有党员?”店主康小鹏微微一笑:“哪行都有,很多顾客都是冲着这牌子来的!”

在许昌市建安区城南商贸物流园区,“红色商圈”的标志牌随处可见。作为省政府命名的首批示范商贸物流园区,城南商贸物流园区有专业市场35个、个体工商户4100家,带动从业人员34000人,主营业务年收入75亿元,规模和效益在建安区首屈一指。

经济快速发展了,如何解决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的空白点?

建安区委打破单位个体、地理位置、党员类型等局限,构建了“商圈党委+企业党支部+商户党员”的党建联盟和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商圈发展的共振、共赢:87名优秀员工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56家商户申请党员示范店挂牌,周边平顶山、漯河的商户纷纷慕名前来……像“党旗飘飘”的城南商圈一样,许昌市搭好党建引领平台,让非公企业党建阵地既要建起来更要活起来,尤其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依托,创新学习载体,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禹州市创设晨会诵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业余时间开展党建知识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载体,运用“学习强国”、大禹先锋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推动党员群众聚焦主题,全面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截至目前,当地400多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全部召开学习教育动员会,1737名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掀起了学习高潮。

非公企业数量庞大、涉及面广、用工灵活、市场淘汰率高、党建专职人员数量少……瞄准非公企业党建的难点和痛点,许昌市有效整合资源,形成破解难题的强大合力。

高站位谋划,2015年以来,许昌市以非公企业党建为重点的党建工作集中观摩已经成为年年进行的“保留曲目”,树立鲜明导向;高规格推进,许昌市确定市级党员领导干部非公企业党组织示范联系点82个,县级党员领导干部示范联系点189个;高效率联动,许昌市委健全完善了以组织、财政、税务等19家单位和县(市、区)委组织部门为成员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帮助解决非公企业党建和经营问题380多个。

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许昌市坚持“一企一策”,采取出资人喜闻乐见、党员职工普遍欢迎、有利于生产经营的方式组建党组织。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有流动党员但组织关系短时间难以转接的驻区企业,采取先建立“临时党支部”的方式,把党的活动开展起来,条件成熟后再成立正式党组织的做法,今年以来共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临时党组织47个,清零了党建工作“空白点”。目前,许昌市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8%,党的工作覆盖率保持在100%。

B

搭建好党员作用发挥平台——

让党员作用“强”起来

“初心是什么?使命干什么?群众盼什么?许昌怎么干?”许昌市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彻始终,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以“十破十立十强”为抓手,着力解决“党建责任落实不力”等十方面的问题,在“破解突出难题”上探索路径、在“建立长效机制”上打造样板、在“增强工作实效”上走在前列。

“原来一条生产线每天生产铝制品不到1000件,现在经过两名党员骨干技术攻关、改造生产线,每天可生产1300件铝制品,残次品率也下降了20%……”长葛好佳铝业公司党支部书记李东伟谈及党员在企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破解一个个发展难题时,颇有感触。

遇到研发攻关,党员率先上;组织开展活动,党员率先上;帮扶寒门学子,党员率先上……在许昌市的非公企业中,“党员率先上”既是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在助推创收增收上,许昌市持续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中设置发明创新、安全生产、市场营销、质量监督、节能减排等30多类岗位,全市有7944名无职党员上岗履责,上岗率达98%。去年以来,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完成科技攻关项目548个,创造经济效益2.74亿元,节约成本6500多万元,党建工作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在助力服务群众上,许昌市注重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通过开展“三培两推”、企业联村、建言献策等一系列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村)报到、到家门口服务”活动中,许昌市将非公企业党员也纳入活动范围内,同要求、同管理、同考核,引导非公企业党员自觉参与社区活动,履行党员义务,赢得了群众普遍好评。

为党员搭建展示的舞台、干事的平台,许昌市广大非公企业创新载体,各显身手:远东传动轴公司开展了“百名党员带千名职工”活动,公司一年一变样,一年一提高;西继迅达公司给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鼓励每名党员亮岗位、亮职责、亮承诺,增强党员宗旨意识,每年节能降耗近600万元……

“我们非公企业的党员,要为党旗增光添彩,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西继迅达公司一线工作的党员朱卫华如是说。

“拉高标杆抓党建,争先进位谋出彩,是许昌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要义。”许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丁同民说,要引导、培养非公企业党员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切实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今年上半年,许昌市民间投资增长15.2%,居全省第一位;前不久发布的2019河南民营企业100强中,许昌一举入围10席,在全省名列前茅。

C

搭建好融合发展平台——

让党建品牌“亮”起来

120个党员示范岗分布在一条条流水线上,45个党员责任区开辟在一个个车间内,“党员发挥示范作用、阵地建设有声有色”,这是森源集团着力打造的“车间党建”创新品牌。

党建引领、科技创新、补足短板、迎难而上,推动森源集团从27年前一个只有10万元启动资金、敲敲打打收边角料的4人小厂,发展成为年营业收入400亿元、拥有员工上万人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3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党建强,企业兴。强有力的非公企业党建,不仅推动了许昌民营经济大发展,使全市民营企业达到5.7万家、超百亿元民营企业增至5家,同时打造了以三鼎集团“党建联盟”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党建、以“红石温暖屋”为代表的爱心党建等一批亮闪闪的党建品牌。

“党建创新,要从实践出发,与时俱进,注重党建资源要素的优化组合,推动党建品牌提升,进而产生1+1>2的功能效应。”许昌市委党校副教授孙秋红这样评价。

这是“指尖上的党建”:9月12日,禹州市青田瓷业公司党小组长张鹏飞在外学习时,把一份党建资料通过微信分享到所在的“天天向上党建工作群”,随后群内所有党员开始学习,不到一天时间,学习心得就及时上传到群内。张鹏飞说:“互联网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获取知识信息途径,让学习可以随时随地。”

这是“‘党建+’的合唱”:2017年,许昌市出台了《关于实施“党建+”行动推动中心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党建+民营经济发展”“党建+深化改革”“党建+民生改善”等工作,广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投身其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以推进“党建+脱贫攻坚”活动为例,许昌市非公企业党组织找准与精准扶贫的契合点,以“千企帮千村”活动为载体,探索实行“非公企业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在信息、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就业、资金、技术等支持。去年以来,森源集团等民企先后投入帮扶资金2645万元,安排贫困人口就业1144人。

“党旗在非公企业飘扬生辉,企业在党建引领下健康发展。”许昌市市长史根治说,“许昌民营经济之所以能领跑全省,推动许昌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列,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党建与非公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融,党建主体责任抓得好,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好,广大党员示范带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