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伟山 杨伟峰
“集中检阅”继续火热进行,“擂台比武”各亮看家本领。
10月30日,市委书记胡五岳、市长史根治继续带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观摩评价活动观摩团,先后前往魏都区、禹州市、襄城县、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实地观摩。
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开花,一批批“智造”产业崛起发力,展示出各地上项目、抓产业、促发展的火热劲头。观摩团成员认真看、仔细听、用心评,见证着项目竞相发展的喜人景象,感受着全市上下共谋发展的信心和干劲。
“行业翘楚”添彩发展版图
禹州市大张过滤公司是一家先进制造企业,产品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二,其与德国企业合作研发生产的柔性隔膜滤板生产线属国内首创,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能提高60%的产能、降低30%的成本。该生产线将于年底前建成,并将新增产能5万套,新增利税850万元。
胡五岳看后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追求高端化就没有出路可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开放力度,坚持诚信为本,树立良好信誉,继续做大做强。胡五岳勉励禹州市要做足环保产业大文章,充分发挥大张过滤等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的关键带动作用,吸引更多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把环保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魏都高新技术产业园高端制造集群,是魏都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阵地,其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招引来了20多家高新企业,今年前10个月实现产值7.2亿元。该产业园中不乏“行业翘楚”“隐形冠军”——爱彼爱和公司生产的气凝胶纳米材料及制品中国第一、国际先进,恩诺格汽车的尾气后处理装置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纪年科技成为电力三次装备产业龙头,中航装备、海尔电路板等企业迈入同行业第一梯队,中华电气网成为全国首家电气配件集采集销专业平台。该产业集群项目全部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税收5000万元。
襄城县的煤基化工产业链逐步拉长完善,已颇具规模,让观摩团成员十分赞赏。该县以煤基化工产业为基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同步发展了硅材料、新能源、炭素制品、智能装备等特色产业,建设了全球最大的4GW高效单晶硅电池片项目和国内唯一、全球领先的高纯硅烷气及区熔级多晶硅项目,形成了以煤基化工产业为开端,逐步向硅材料、新能源、炭素制品等产业辐射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
此次观摩的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项目中,河南开炭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延迟沥青焦及年产4万吨针状焦项目,打破了高端针状焦长期以来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河南纽迈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性能水溶性黏合剂,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也是制约我国帘子布行业和水性黏合剂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该公司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能够完全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观摩中,许多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并且项目关联度高、产业链条越来越完善,不仅长了许昌志气,还提振了发展信心。”襄城县发改委主任井云峰表示。
“各地产业项目呈现出了竞相发展、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杨会敏认为,各地围绕产业延链补链、转型升级,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将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巨大带动作用,进一步提振了全市上下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信心。
“智能制造”演绎产业蝶变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加速融合,智能制造已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观摩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各县(市、区)瞄准智能制造谋划项目、推动转型发展的迫切愿望。
禹州市中原云都数据湖产业园项目,依托易华录全球领先的蓝光存储技术,结合光磁融合存储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冷数据为重点存储对象,打造中原地区第一个市场化运营的蓝光数据湖。“该项目以实现‘数据汇聚、共享、应用及产业孵化’为根本,将在禹州市已落地62家互联网关联企业和42个产业项目的基础上,为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许昌建设‘智造之都’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将支撑一大批智能制造平台对许昌制造企业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同时提供符合许昌制造企业自身特色的大数据分析、应用服务,提升许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史根治看后勉励道:“信息引领未来,数据驱动发展。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力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将禹州打造成‘许昌的贵州’。”
你印象中的纺织企业还是车间内纺织工来回穿梭、汗流浃背的场景吗?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