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区委书记 张书杰
魏都区是许昌市的主城区,城镇化率达到96.31%。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实施“1369”工程(“1”就是党建引领,“3”就是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6”就是把86个社区划分为620个网格,“9”就是基层引领、基层堡垒、基层治理、基层廉政、基本阵地、基本服务、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队伍9大党建工程),建强基层,夯实基础,推动城市治理更加有神、有魂、有力。
抓“四级联动”体系,让基层组织更有力量
魏都区结合实际,构建了区、街道办事处、社区、网格四级党组织为主轴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体系。在区级层面,形成“一体两翼”格局,由区委统筹部署,区委组织部具体协调,区委社工委主抓社区,对城市党建、社会治理统一谋划、整体部署。在街道办事处层面,形成“三员两办”格局,街道办事处3名领导干部专职抓党建,党建办、纪检监察室负责日常工作,进行机构改革,统一整合科室,赋予街道办事处党工委5项职权。在社区层面,形成“两专三室”格局,社区专职副书记、党建专干2人专职抓党建,社区党建办、社区党校、社会组织服务室负责具体工作。在网格层面,形成“一长一员”格局,每个网格配备1名党建指导员、1名网格长,让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更加精准有力、入深入细。
抓“一有七中心”建设,让党建阵地更有力量
魏都区通过建一批、换一批、租一批、借一批、挤一批的办法,按照“一有七中心”标准,在86个社区统一设置便民中心、综治中心、文体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服务中心和志愿服务中心。借助机构改革,投入1.9亿元,全面提升社区党建阵地,扩展社区面积。大力开展全域创建特色社区活动,把曹魏元素融入社区标志中,做到既统一又有魏都特色。结合社区自身资源、基础条件、人文特色,制定符合社区实际的建设措施,打造了“红色教育型”七一社区、“双拥共建型”杨根思社区等20个特色社区。同时,选派党建指导员113名,在8个商务楼宇、3条商业街、3个协会、1个商圈设立党的组织,高标准打造三鼎集团党建文化中心,让基本阵地成为城市的“红色地标”。
抓财政刚性投入,让基层队伍更有力量
魏都区坚持钱向基层投、人向基层走。一方面,财政舍得投入。近3年,投入2.2亿元满足基层需要,每年列支党建经费920万元、阵地建设经费2000万元、党员培训经费270万元、社区服务群众经费1032万元。另一方面,强化激励保障。组建670人的社区队伍,列支人员经费2810万元。当前,社区工作者的薪酬与区公务员基本持平。我们还计划把优秀社区干部纳入公职队伍,让基层工作者更有底气、更有作为。6月,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喜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是许昌市唯一的获奖单位,是全省唯一的获奖街道办事处,是全国7个获奖街道办事处之一。
抓共治共建,让党建引领更有力量
我们一是成立了魏都区委社区工作委员会,作为党委组成部门,统一领导基层党建和政权建设。二是建立了区、街道办事处、社区“三社联动”平台,围绕养老、教育、就业等6个方面,引入社会组织和志愿队伍,开展认领“微心愿”、四点半学校等社会志愿活动。三是深入推进“双报到双报告”工作,接收省、市驻区党组织328个、在职党员1.3万名,共同服务城市治理。四是探索“5810”工作法,将每月的5日、8日、10日定为基层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召开时间,从制度上强化政治引领地位。3月,民政部授予魏都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称号。
抓民生实事,让党的领导更有力量
魏都区坚持把居民身边的小事作为社区党组织的头等大事,党建带着民生干,民生跟着民声走,一件一件抓落实。近年来,我们投入21.3亿元,打造了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15分钟健身服务圈”“15分钟卫生服务圈”“15分钟便民服务圈”等;建成13个养老服务中心、79个社区托老站;新建20个儿童游乐场、20个灯光球场、133个健身场所;新建12个卫生服务中心、88个社区卫生站;建成了10座智慧阅读空间、77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建100个社区便民店、150个生鲜便利店;改造了97个老旧小区,让群众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热爱党、拥护党、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