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培钦
在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决策部署下,按照“坚决打赢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全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水平,提高智能装备应用率和绿色制造技术的普及率,推动全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逐步实现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直以来,建安区在开展“四个一百”专项行动中,采取“三二一”(“三大改造”、“两化”融合、“一个协议”)工作措施,有效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化改造工作向纵深发展。
实施“三大改造”
建安区认真贯彻落实《许昌市2019年转型发展攻坚“三大改造”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持续推动企业实施大规模的“三大改造”,推进产业向高端化、高效益迈进。
智能化改造。今年以来,建安区召开了3次大型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培训会,帮助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目前,该区纳入省级智能化改造项目7个、建设省级智能车间2家、付费上云企业17家。
绿色化改造。通过进一步加大清洁生产改造实施力度,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建安区已有8家企业列入绿色化改造项目库。该区科工局多次邀请专家团队针对绿色化改造项目为企业开展一对一绿色诊断服务活动。目前,瑞贝卡公司已经通过省级绿色工厂审核。
技术改造。今年以来,建安区共谋划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2个,积极开展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应用和升级。其中,远东传动一期投资20亿元易地搬迁、退城进园,全面实施智能工厂战略,现厂房已建成,智能生产线正在安装,可实现生产环节转换的无缝链接,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人均产量提升3倍以上,效率提升20%以上。河南环宇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平方米高档应急窗、内置窗玻璃技术改造项目已投产,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推进“两化”融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诸多方面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其中增速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型等特别明显。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要把握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管理体系贯标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也是应对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按照《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标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建安区多次召开“两化”融合培训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标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建安区启动“两化”融合贯标企业8家,其中环宇已完成贯标工作,拿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对标企业20家,今年将继续引导5家企业开展对标工作。
签订“一个协议”
在建设“智造之都”工作中,为解决企业的困惑,建安区科工局主动作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与中机六院签订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协议,聘请中机六院专家团队对全区24家重点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诊断服务。通过“一对一”的精准服务,建安区针对企业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提出“一对一”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系统实施智能化,并进行后期跟踪服务,进而推动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建安区科工局在落实“三二一”工作措施的同时,不断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利用好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策划一批产业链上的高端高质高效项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为加快建设“智造之都”注入强大动力。通过实施“三大改造”,建安区引导企业加快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的“三换”工作,持续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建安区已把“四个一百”专项行动作为为企业服务的常态抓手,已由个性问题立行立改向共性问题机制化解转变,不断优化问题办结路径,受到了企业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