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褚河东南流

丁进兴

公元324年初秋,颍川名士褚裒家一团喜气,仆人传来消息,夫人谢真石生下一女,天真可爱。欢喜之余,褚裒看到案台上的石蒜开得正盛,便给刚出生的女儿取了个脆生生的名字——褚蒜子。

褚氏一家高兴得像得了宝,“蒜子、蒜子”叫得甜腻。在颍水边生活了十几年后,褚蒜子出落得大方优雅、气度非凡,被聘为琅琊王司马岳的王妃。公元342年,晋成帝病重,召重臣商议一番后决定:“琅琊王体则仁长,君人之风,允塞时望,朕意传位于他。”

晋成帝驾崩后,司马岳继位,是为晋康帝,琅琊王妃褚蒜子被册封为皇后,母仪天下。这一年,她刚满18岁。

褚裒是东晋名将,老练稳重,从不对任何人、任何事进行评价,只是将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曲直褒贬心中有数。他的女儿褚蒜子,深得其真传。

褚蒜子命中注定是个大起大落之人。19岁那年,她生下儿子司马聃。第二年,她的丈夫司马岳驾崩,她的儿子司马聃继位,是为晋穆帝。晋穆帝年幼无法执掌朝政,晋升为皇太后的褚蒜子深知,政权交替之时,由她临朝听政是稳定局势的最好选择。于是,她化悲痛为力量,接受群臣的请命,临朝摄政。她奖励农耕,劝课农桑,落户屯田,兴办学校,倡导寒门入仕,使国力增强、民心安定,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较大发展。

这仅仅是褚蒜子40余年政治生涯的开始。

公元361年,晋穆帝去世。晋穆帝无子,晋成帝的长子司马丕即位,是为晋哀帝。晋哀帝在位时,大司马桓温权倾朝野。晋哀帝对政事不感兴趣,却迷信方士,成天不吃饭,只吃金石药饵,年纪轻轻便一命呜呼。晋哀帝没有儿子,褚太后就立晋哀帝的弟弟司马奕为帝,她继续临朝摄政。不是褚太后贪恋权力,而是桓温有了非分之想,为了与之抗衡,她特意请东晋名门之后谢安出山相助。两年后,褚太后还政,桓温开始兴风作浪,造谣说司马奕不能生育,奏请褚太后废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司马昱为帝。褚太后迫不得已,在奏章上批复同意。

司马昱即位,是为晋简文帝,褚太后无须再临朝听政,被尊为崇德太后,移居崇德宫。司马昱继位后8个月就驾崩了,临终时欲让桓温摄政。褚太后不同意,授意王彪之前去阻止。王彪之等人上书请立太子司马矅继皇帝位,是为晋孝武帝。司马矅刚11岁,没有能力把控朝堂,恰逢桓温去世,大臣集体上奏请褚太后再度临朝听政。褚太后没有推辞,立即接受了,因为她太知道稳定对国家的重要性了。4年后,晋孝武帝15岁,褚太后下诏还政,再次退居崇德宫,留下她一手提拔上来的谢安辅佐皇帝。

公元384年,褚蒜子病逝于显阳殿。众臣都非常敬重这个3次临朝听政、主持国家大局的太后,晋孝武帝更是从心底感激她。于是,晋孝武帝率领百官,为褚太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她葬于崇平陵。

千古人杰地,褚河腾细浪。文化汇渊薮,贤良出颍川。10月19日,禹州市文联和禹州市文广旅局在褚河之滨举办褚蒜子文化研讨会,各方学者齐聚褚河镇。

在研讨会上,两个女人出场,围绕褚蒜子为人们呈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其一,长篇历史小说《我的乡党褚太后》的作者、郑州市作协理事颜华出场,和大家分享她的创作初衷及褚蒜子的生平。

其二,禹州市夏禹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月霞声情并茂地介绍了颍川褚氏家族的杰出代表及其贡献。

褚氏家族历史悠久,人丁兴旺。从西汉的褚少孙,到唐代褚遂良的五世孙褚虔,代代都做官,辈辈出人才,堪称“阳翟名门贵族”。

褚氏家族以孝、和传家。比如褚蒜子虽贵为皇后,可每次回娘家探亲,都要给父亲行父女之礼。再比如褚渊,贵为驸马,却以母亲年迈体弱早晚需要陪护为由辞官。在褚渊庶母去世的时候,他如同对待亲生母亲一样,为其守孝百日,且终日以泪洗面。褚渊去世后,皇上诏见其儿子褚贲,褚贲见了皇上泣不成声,一言不发,皇上说要把褚渊的爵位赐给褚贲,褚贲坚决不接受,说要给父亲守孝3年,恳请皇上把父亲的爵位赐给他的弟弟,他只留父亲生前的数千卷旧书。

在这种家风的熏陶下,造就了一代代忠臣、谏臣、良臣,褚遂良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

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病危之时,把褚遂良和长孙无忌招到跟前说:“当年汉武帝托孤给霍光,刘备托孤给诸葛亮,现在朕不行了,就把我儿托付给你们了。还望你们尽力辅佐,以保江山社稷。”李世民驾崩后,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改年号为永徽。永徽三年,褚遂良被提升为吏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永徽四年,他又被提升为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达到了政治生涯的顶峰。

随后,武则天的出现改变了褚遂良的政治生涯。永徽六年,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强烈反对任何废黜王皇后的企图。在关键时刻,善于迎合圣意的李勣说了一句话:“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这句话改变了唐朝的命运,也将褚遂良等人推入了政治悲剧的深渊。

被封为皇后的武则天为了报复褚遂良,将其一贬再贬,赶出了朝廷,后来还与许敬宗、李义府一起,诬告韩瑗与褚遂良共谋反叛。晚年的褚遂良甚至被贬到偏远荒凉的爱州,也就是现在的越南清化。在爱州,陷入绝望的褚遂良带着愧疚和遗憾离世。褚遂良死后,武则天等人还没有放过他,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孙后代也流放到爱州。

褚遂良死去40多年后,武则天阅遍朝臣幡然醒悟,不得不承认褚遂良是忠臣良将,临死前留下一道遗诏,为褚遂良平反昭雪,恢复其爵位。唐德宗时期,褚遂良归葬于阳翟,他的画像被挂在凌烟阁中,以示他与唐初的开国英雄们有同样的功劳。

褚遂良不仅名垂青史,还在书法上颇有造诣,被誉为“初唐四大楷书家”之一。《唐人书评》中这样写道:“褚遂良的书法看似沉着,却笔笔轻盈,轻的地方如蜻蜓点水,重的地方如力士拔山;行笔有粗有细,细的地方不嫌纤弱,粗的地方不嫌粘连,粗细轻重极为协调。”褚遂良的书法融合了王羲之、虞世南的风格,独具特色,空灵大气,从中可窥探出他肚能撑船的宰相风范,严谨方正的结构又充分体现了他为官兢兢业业、刚正不阿的风骨。

文章千古事,褚河东南流。研讨会后,颜华和刘月霞兴奋地合影留念,一个女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红花石蒜开在褚河之滨,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