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梦想,可以凝聚力量;一种信念,可以攻坚克难。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许医人”艰苦奋斗、创业拓荒,学科实力和特色日益凸显。如今,许昌市中心医院审时度势、续写新篇,吹响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开启了学科建设的新征程。
“狠抓学科建设,既是我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11月6日,许昌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三宝对记者说,“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造福一方百姓。”
心有方向,行有定力。
新时代、新作为,不会改变的,是许昌市中心医院坚持高质量发展、服务患者的初心;永不停止的,是该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的坚定脚步。
精准发力,培育重点学科
今年4月,许昌市中心医院肛肠科顺利成为第五批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这是该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
医院要实现“提档升级”,学科建设是基石,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则是衡量一家医院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关键要素。
长期以来,许昌市中心医院确定了以学科建设带动医院发展的思路,把学科建设纳入医院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强化管理、制定发展规划等措施,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学科建设提供充足的保障;同时,坚持精准发力,积极培育重点学科。
“按照医院规划,2020年之前,我们力争将3到5个科室建设成为省级重点专科,有些科室要迈入国家先进行列,逐步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特色、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学科。”许昌市中心医院院长牛锋的话掷地有声。
2012年,该院8个专科被评为许昌市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该院12个专科被评为许昌市临床重点专科。以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为依托,许昌市中心医院制订了符合建设目标、适应学科发展的建设方案,促进学科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蓝图绘就,百舸争流。改革的共识在凝聚,发展的热潮在涌动。
在学科建设方面,许昌市中心医院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神经外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脊柱脊髓外科诊治水平及影响力跨入河南省先进行列,在全国神经脊柱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消化内镜中心在消化道早癌防治方面处于全省先进水平;肝胆胰外科腔镜手术在省内居于先进水平,拥有较高知名度;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率在90%左右,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妇幼卫生危重孕产妇监测会上,许昌市中心医院产科危重孕产妇救治率在全国医院中排名第六。
一个个专科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见证着许昌市中心医院学科建设发展的铿锵脚步,也描绘出许昌市中心医院的美好未来。
人才为本,增强内生动力
在2019年的招才引智工作中,许昌市中心医院成果颇丰,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国内著名医学院校的300余名硕士研究生纷纷报名应聘。近年来,该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目前已拥有博士4人、硕士261人。
雄厚的人才力量,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人才纷至沓来的背后,是许昌市中心医院求贤若渴的真诚。
近年来,该院坚持人才为先的发展战略,不断招贤纳才,广发“招贤令”“英雄帖”,明确引进人才的聘任程序、薪酬待遇等,激发人才活力;同时,通过优化服务、重视人文关怀等措施,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投入工作。该院还将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结合起来,为引进的博士建立博士工作室,更好地发挥其聪明才智。
郑鲁,医学博士,被誉为“河南省显微血管减压术第一人”,全国知名脑功能神经外科专家。2018年12月,他作为高端人才被引进许昌市中心医院。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郑鲁完成疑难手术40余例,大大提高了该院神经外科疑难重症救治水平,提高了学科影响力。郑鲁还带领该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申报了3个科研项目,在科室内营造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201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的博士生李建涛看到许昌市中心医院的招聘公告后,一下子被优惠的条件所吸引。入职后,该院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其给予大力支持,让李建涛感受到满满的诚意。“我能深刻体会到医院对人才的重视与尊重,非常乐意在这里工作。”李建涛说。
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许昌市中心医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涉及年轻医务人员、中层干部、高级技术人员的人才梯队建设举措,努力培养一批领军人才,使其成为医院发展坚实的“中流砥柱”;在该院中青年骨干中选拔后备人才进行培养,蓄足“源头活水”;把柔性引智作为聚才、用才的重要方式,对于一些高层次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只要是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医院就会尽全力为其提供发展平台。”许昌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时永对记者说,“我们以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努力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