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晨光熹微,鄢陵县只乐镇崔庄村村民赵志厚匆匆吃过早饭,抱起四岁的小孙女放在电动三轮车上,来到村庄西头的碧童幼儿园。看到小孙女入园的背影,赵志厚才放心地往回走。
“老师很负责,伙食也不错,设施环境没啥说的,农村幼儿园一点不比城里差。俺村的孩子入园,还能享受费用减免的优惠政策哩!”说起小孙女就读的幼儿园,60多岁的赵志厚直翘大拇指。
环境优良的碧童幼儿园,曾经是废弃的崔庄小学。
近年来,以武国平为“班长”的崔庄村“两委”班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想方设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领群众走上小康路。
前几年,由于生源骤减,在群众的一片惋惜声中,教学质量不错的崔庄小学被“砍掉”了,校园成为闲置的村集体资产。武国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中,通过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集思广益。大家一致认为,有效利用废弃学校,不仅能够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题,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
干部带头,万事不愁。在校园提升改造过程中,武国平和村“两委”干部一起运垃圾、刷教室、铺地板,经过1个多月的施工,簇新明亮的校园呈现在村民面前。随后,武国平多次到漯河、许昌等地寻找“合伙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临颍县的一家幼儿园经过考察,决定利用改造后的校舍开办幼儿园,并和崔庄村签订10年的租赁合同。
“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增收3万元。幼儿园还对本村孩子入园给予学费减免的优惠,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该村村委会委员武凤池说,目前,幼儿园教学质量逐年提升,生源遍及常寨、陶庄等周边村庄,已有十多个教学班400多名孩子,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一石激起千层浪。废弃的崔庄小学经过提升改造,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摇钱树”,也为该村进一步盘活废弃砖厂等其他集体资产,提供了借鉴、复制的蓝本。据武凤池介绍,崔庄村还有几家废弃砖瓦厂、石料厂,为了盘活这些沉睡多年的集体资产,村“两委”干部想尽了办法。经过与上级部门对接协调,作为只乐镇重点招商项目,商砼站已经成功入驻该村,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明年年初即可正式投产;投产之后,每年将为村集体增加数十万元收入。
此外,崔庄村还投资数十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目前正在对外招商。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先后有板材加工、农业育苗、辣椒酱生产等多家企业负责人,多次来到村里考察,均有入驻意向,相关手续正在积极协调办理。
据武国平介绍,生产车间不仅能够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还能提供部分就业岗位,方便群众就近务工,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产生活。“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红红火火的生产场景,机器轰鸣,人来人往,热闹得很!”望着远处高大的生产车间,武国平憧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