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智汇许昌谋出彩 “求贤令”发揽英才

——首届中原人才发展环境高峰论坛暨“许昌英才计划”2.0版发布会综述

本报记者 石冠兵

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

进入新时代,正在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许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渴求人才,也比任何时候都有条件和能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11月23日,首届中原人才发展环境高峰论坛暨“许昌英才计划”2.0版发布会在我市举行,以“智汇许昌、出彩中原”为主题,共话中原人才发展大计,发布“许昌英才计划”2.0版政策体系,展示许昌渴求人才、服务人才、广揽天下英才的诚意,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做到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贡献有奖励,让每一位来许昌的人才都能留得下、发展好。

爱才惜才重才底蕴深厚

求才盼才引才愿望迫切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区域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许昌有着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深厚底蕴。三国时期,曹操雄踞许昌25年,奠定了曹魏基业。他先后三次发布《求贤令》,广揽天下英才,成为千古美谈。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更加浓厚。

2016年4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许昌英才计划”政策体系。3年多来,全市已分3批引进培育74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788名高层次人才,奖励扶持资金共计约2.07亿元,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许昌创新创业,推动了人才引进与技术引进、项目引进有机结合,促进了人才与项目良性互动、高效融合,为许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据初步统计,我市前两批奖励扶持的42个人才(团队)项目已实现产值约9.4亿元、营收约7.1亿元,贡献税收6000万元,实现就业1800多人,获批专利270多项,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全国人才工作的大形势、大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奋斗目标,以及深入实施郑许一体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对我市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无论是外部的客观形势,还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许昌都迫切需要破解新时代人才发展环境问题,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营造良好人才生态,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推动许昌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国内顶尖专家齐聚许昌

共话中原人才发展大计

“做好人才工作,市场占据主体作用,但党委、政府的助推力不容忽视。党委、政府要解放思想、舍得投入、强力推进,树立开放、高端、持续的理念,抓好人才的国际化,用国际化的胸襟、眼光、魅力和手段,推进人才工作进程。”在分享了江苏省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后,江苏省政府参事、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会长赵永贤如是建议。

当天,与会的国内人才工作领域的知名专家,就如何更好地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表了主旨演讲,并对中原地区特别是我市如何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出了建议。

“企业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也是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说,近年来,在不少地方,引才用才工作更多是党委、政府在主导推动,造成了引进人才与企业发展不匹配、不适应等问题。因此,对企业而言,要充分发挥引才的主体作用,切实树立“人才强企”的发展理念,建立健全企业引才补贴政策,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奖励机制等机制,让人才在企业工作安心、生活开心。

再次来到许昌的中国人才杂志社副主编蔡秀萍,对许昌近年来的发展成效和人才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和几年前相比,许昌更加美丽宜居,“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发展定位也非常契合许昌实际。“党委、政府要大力推进人才制度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供可靠保障,营造良好环境,尤其是对民营企业的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要重点关怀帮助,为他们健康成长铺路搭桥,进一步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蓬勃活力。”蔡秀萍建议。

无论是主旨演讲,还是圆桌对话、人才论坛,与会专家畅谈了如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探索完善人才集聚的体制机制、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氛围,言语中充满了对人才工作的真知灼见、对未来发展的殷殷期望,为中原地区特别是我市人才工作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工作思路。

再发“求贤令”广揽天下英才

助推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

择一城创业,考量的是宜业的“硬条件”;选一城生活,中意的是宜居的“软环境”。

当天发布的“许昌英才计划”2.0版政策体系,是市委、市政府适应新时代人才工作新需求,在以往人才政策体系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的,共包括1个总政策和16个子政策。其中,总政策为《关于深入实施“许昌英才计划”助推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意见》,子政策是对总政策各项任务的进一步明确细化。

为加大人才认定支持力度,根据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高层次人才认定的有关要求,结合许昌实际,我市出台了《许昌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支持办法》,将高层次人才分为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高级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即A类人才、B类人才、C类人才、D类人才、E类人才。同时,对重点产业人才条件放宽到全日制本科生和高级技师,将全市发展急需、社会贡献较大的“专才”以及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纳入认定范围,对特别急需的特殊人才,打破人才认定标准,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就高进行认定。

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可享受人才补贴、成长关怀、生活关心、家属关照等优惠政策。根据不同的人才类别、用人主体、引进方式、引进时间,具体支持政策有所差别。人才补贴方面,A、B、C、D、E类人才可分别享受最高120万元、80万元、40万元、15万元、10万元的奖励资金;成长关怀方面,可享受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重大人才项目;生活关心方面,可享受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免费游览全市范围内A级旅游景区、免费健康体检和公立医院就医绿色通道;家属关照方面,可享受户籍、社保、工作调动、子女入学等便利。

该政策体系还针对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引进方式、人才发展环境建设等方面,制定出台了具体的创新政策。可以说,与原来的政策体系相比,“许昌英才计划”2.0版政策体系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人才认定更加科学、引才重点更加突出、引才方式更加务实、资金使用更加规范、工作责任更加明确、人才生态环境营造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该政策体系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企业家的高度评价。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苏永华认为,“许昌英才计划”2.0版非常不错,很多地方都有创新、突破,从中可以看到,许昌近些年在人才引进、发展、创新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新的人才政策体系新、全、实,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信心。”谈及“许昌英才计划”2.0版政策体系,参加会议的河南万里交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运仕说。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环境造就人才。未来,许昌将营造良好环境,广聚天下英才,引进培育更多高层次人才来许创新创业,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