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孔刚领
良好的交通秩序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标志。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是广大市民群众的期盼。
今年8月份以来,我市公安机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回应群众的期盼,坚持“创建为民、问题导向、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原则,开展了文明交通秩序提升专项行动。我市相关部门从整治交通秩序的难点、阻点入手,不断加大人力、资金投入,积极改造提升市区交通安全设施,重点提升驾驶员素质,对违法行为严管严罚,努力营造有序、畅通、安全、绿色、文明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一场声势浩大的文明交通提升攻坚战全面打响。市公安局举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从全市公安机关抽调精干警力,迅速进入决战状态。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交通秩序管理大队大队长陈宏伟告诉记者,此次文明交通提升行动关注的重点是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乱停乱放;非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越线停车、走机动车道、乱停乱放;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翻越护栏等。据陈宏伟介绍,此次文明交通提升行动对中心城区重点路口持续开展集中整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从严查处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非机动车越线停车、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工作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存在交通违法行为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采取“现场处罚、协助维护交通秩序、抄写交通法律法规”等形式处理,增强其遵规守法意识。
日前,记者跟随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副支队长海涛暗访市区交通秩序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整治,市区的交通秩序有了很大的提升,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斑马线前,机动车礼让行人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市区各主要路口,交管人员、协管员、志愿者相互配合,维持秩序;各主干道上,交通安全设施焕然一新。
记者冒着小雨在市区七一路与六一路交叉口观察了20分钟发现,着装整齐的交警正站在路口指挥交通,尽管雨水已经淋湿警服,但他们依然一丝不苟地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交警的指挥下,行人、车辆各行其道,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记者暗访时也发现个别地方非机动车道上停放着电动车、自行车,道牙上的机动车也存在占压盲道等交通违法行为。“车辆乱停乱放,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在此次文明交通提升专项行动中,我市公安机关对乱停乱放的机动车,一律拍照贴单处罚;对影响通行的非机动车,一律拖移现场。”海涛说。
“养成文明的交通习惯,需要所有交通参与人共同努力。”海涛说。
我市出台了文明交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对交通提升行动等进行部署,积极稳步推进。
据了解,在社区20个重点整治路口、20个重点整治路段和10个重点整治区域,市公安机关加派警力,实施强有力的管控。民警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全员上路、分兵把守,向乱停乱放、逆行、不礼让斑马线等不文明现象宣战,对各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全时段、零容忍集中治理,用实际行动营造一种更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城市交通环境。
数字显示,文明交通提升行动自开展以来,市公安机关共拖移机动车6836辆,处罚1560起,处罚行人交通违法332次,处罚非机动车交通违法12642次。一串串看似枯燥的数字生动诠释了我市公安民警的付出和坚守。不论是寒风袭人还是阴雨绵绵,他们都是市区道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交通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文明,也是一座城市的荣耀。日前,在东城区八一路与魏文路交叉口,肢体残障人士刘大爷正在过斑马线,交警和两个市民急忙走上来搀扶。刘大爷说,以前就怕自己腿脚不便走路慢影响交通,现在好了,礼让斑马线,让出了安全,也让出了文明。文明交通,已成为每一个市民出行的习惯;创建文明城市,已成为每一个市民自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