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岭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技工教育和培训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技工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技工教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为许昌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贡献力量。
重视技工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业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亨利·埃茨科维兹提出了基于政府、产业、教育三个组织在创新过程中相互影响、抱成一团、螺旋上升的三螺旋理论,来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放眼世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使德国的经济产业实现迅速复兴。日本的技工教育异常发达,其显著特征是产学结合紧密,且技工教育培训的对象覆盖了未就业者、就业者、失业者三类人群,为不同情况的劳动者提供了全面的教育服务。日本成熟的技工教育体系在经济繁荣时为国家发展提供高素质产业工人,在经济低迷时成为保障就业的重要渠道。聚焦国内,武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其构筑发达完善的技工教育体系密不可分。目前,武汉有33所高职院校、7所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107所中职学校、50所技工院校。武汉市各大职业院校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在专业设置上覆盖10多个适应武汉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领域,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深化校企合作,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极大地满足了武汉大都市区产业经济圈建设的人才需求。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在研究总结教育对产业与经济的重要影响时,要正视技工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对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把技工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数据显示,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40%,德国达50%,而我国仅为6%。我国技术工人总量短缺,高级技术工人更加匮乏,这已成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短板。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既是对技能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高度肯定,又是对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的任务,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的把技工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发展的政治要求、现实要求和时代要求。
8月,李克强总理在黑龙江考察时说,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要发挥好全国2000多家技工院校的作用,通过扩招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为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提供支撑。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技术工人招工难”并存的严峻现实,倒逼我们把技工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要充分彰显技工教育的办学优势、跨界特性和技能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做到站位全局、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形成共识、加快发展,让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进来,努力办好技工教育,把技工教育抓实抓好抓出彩。
做优做强技工教育,为许昌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作出更大贡献
技工教育的最高办学层次是技师学院,其承担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等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效显著,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河南省8家中德教育合作试点院校之一。我们始终秉承为党和国家育才的原则,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在许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办学定位看,我们立足许昌、面向河南、辐射全国,致力于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从办学特色看,我们聚焦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等主导优势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设置了涵盖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的26个专业。从人才培养标准看,我们对接产业办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国际化培养新路径,以国际化视角推动中德双元制教育项目和中法施耐德绿色电力项目,成果显著。从生源看,85%以上的学生来自许昌本地,65%以上的学生毕业后留在许昌、服务许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新时代,转型发展东风劲吹,抢人大战如火如荼,结构性技能人才需求正旺,技工教育作用日益凸显。市委、市政府站位新时代、新起点,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战略抉择。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盯许昌发展任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十破十立十强”为抓手,自觉扛起职教兴许的重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职教兴许、技能报国理念,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做到“探索路径、打造样板、走在前列”,为许昌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许昌电气职业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