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食品药品安全

食品小作坊的蝶变

——我市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工作侧记

我市一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后的加工间一角 张刚 摄

本报记者 张刚 通讯员 岳根强

“借着政府实施小作坊规范提升的东风,我这小店也改造成了全自动化的作坊。现在,我们的生产布局更加合理、日常管理更加规范、食品安全更有保障,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在魏都区蚩恒面制品加工坊,老板蚩广耀谈起小作坊规范提升的好处,脸上洋溢着笑容。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把“实施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工程,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列为2019年许昌市重点民生实事。近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于10月15日至25日组织工作人员按照《许昌市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先进单位评定标准》,对规范提升的食品小作坊进行了实地验收,我市城区50家食品小作坊已达到标准通过验收,2019年重点民生实事之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工作圆满完成。

“小作坊,给人留下的多是‘散乱差’的印象,也不断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针对小作坊监管难、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等状况,2019年,市市场监管局把破解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难题、规范我市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作为重点工作。近一年来,市市场监管局重点围绕烩面、豆腐、馒头、面条、卤肉、小磨油等群众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在城区规范提升了50家食品小作坊,打造了一批生产过程管控严格、食品安全有效保障的标杆单位,并形成了一点带一片的良好示范带动格局,进一步引导和推动了全市食品小作坊规范生产、健康发展,切实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谈起民生实事,市政府食安办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德海告诉记者。

高度重视,快速落实

为切实做好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工作,市市场监管局本着“优中择优、以点带面”的原则,不偏不离,靶向目标,精准用力,在我市城区确定了50家食品小作坊作为先行规范提升单位。在广泛吸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该局印发了《许昌市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许昌市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先进单位评定标准》,并联合市财政局制定了《许昌市区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先进单位财政奖补办法》。该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及时了解掌握工作推进进度,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确保按照时间节点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给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深入动员,广泛宣传

为保证该工作起好步、上好路,该局及时组织全市各级市场监管人员和百余家食品小作坊负责人进行了动员和业务培训,大力宣传《许昌市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许昌市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单位验收标准》,激励食品小作坊业主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使其生产场所满足条件,依法诚信经营生产安全食品。同时,该局通过《许昌日报》、《许昌晨报》、许昌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工作的做法和成果,不断增强小作坊业主的信心,打造食品小作坊规范治理的“许昌模式”。

规范提升,严格验收

为积极克服基层市场监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以及食品小作坊散、小、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改资金投入存在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市市场监管局明确任务,明晰责任,建立督导检查通报机制,多次召开推进工作讲评会,研究推进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并实行“一坊一策”的一对一跟踪帮扶措施,提高了推进效率。魏都莲城一品鲜烩面坯店在整改之初,由于场所过于狭小,该店业主张世杰主动表态,重新选址打造规范化的小作坊,并在监管人员的实地指导下,对照标准实施高质量改造,场所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该店已焕然一新。

“通过硬件条件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行业发展集约化的规范提升,目前,我市大部分食品小作坊扭转了原来行业普遍存在的场所不卫生、管理不规范、食品不安全的局面,使得原来‘散乱差’的小作坊逐步转变成‘小而美’的地方特色名店。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和规范提升工作。”田德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