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立生产生活之“规矩” 成助推发展之“方圆”

——我市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

我市发布了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的系列标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助推“15分钟生活圈”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图为市民在智慧阅读空间看书。 资料图片

我市围绕“标准领航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的目标,加强以宜居宜业改善民生为主的标准体系建设,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图为12月4日航拍的市区芙蓉湖局部。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牛书培 摄

本报记者 魏东雅 通讯员 李中平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为做任何事都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法则。引申开来,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实施标准化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才有支撑,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生活才有保障。

2018年2月,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批复许昌市开展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成为全国唯一的地级市创建单位。一年多来,我市标准化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标准化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健全、标准化发展成效不断凸显,顺利完成了先行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初步形成了一批标准化改革发展的模式和经验。

“许昌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标准化改革总体要求,高站位、高质量、高强度加以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开创了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在11月15日召开的许昌市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工作推进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陈洪俊如是说。

何谓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

2016年,全国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浙江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第二批试点工作于2018年年初开始,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山西省4省为试点单位。同年2月,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复武汉市、沈阳市、许昌市开展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活动,创建周期为3年。

◆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构建与国家和地方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切实发挥标准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根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各创建单位要在体制机制、体系建设、标准供给能力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优惠政策——

创建单位的主导优势产业标准优先上升为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优先落户;

国家支持申报“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国家支持建设中国标准馆地方分馆;

国家支持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等标准示范项目优先列入国家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

◆许昌创建的主要任务——

创新地方标准化管理体制,创新标准供给机制,大力推动地方标准化融合发展。

以标准化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生态文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

◆许昌创建目标——

到2020年,力争实现

建成国家标准化创新基地1个;

争取国家、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累计5个以上;

创建国家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10个,累计30个以上;

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30个,累计100个以上;

参与起草国际标准10项;累计4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50项,累计达300项;地方标准10项;累计50项以上;

制定团体标准5项;

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95 %以上;

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个,累计25个以上。

创建工作阶段性成果显著

许昌市历来重视标准化工作,一直是全省标准化工作的排头兵和先行者。我市获批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以来,市委、市政府前所未有地重视标准化工作改革和试点建设,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打好“四张牌”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明确提出“标准领航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的目标,将标准化摆在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位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今年9月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和改革创新先行区中期评估中,我市顺利通过中期评估。

多年探索 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2007年,省政府批准我市为全省唯一的标准化工作综合试点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和《实施标准化战略奖励办法》等文件,将标准化工作持续摆在引领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谋划和推动。经过10年的省级试点,探索出了标准化“五化”工作机制,即“政府推动常态化、标准主体企业化、技术标准国际化、标准实施产业化、使用标准社会化”,我市的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阶段性成果,走在了全省前列,率先创建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国家循环经济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化示范村”“省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

领导重视 保障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我市创新地方标准化管理体制,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各县市区、市直局委一把手为成员的许昌市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委员会工作职责。市直17个局委成立了部门标准化分委员会,具体负责本部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已在全市主导特色产业成立了15个市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具体负责地方标准和本行业团体标准制定,并对企业标准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形成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完善了政府主导、市场自主的工作体系,构建了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共治格局。

许昌市标准化委员会印发了《全市标准化重点项目的通知》,确立了108项重点项目,并将项目分解到6个县(市、区),3个功能区,对试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并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

完善方案 明确创建任务

我市根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改革方案精神及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完善了创建方案,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组织实施3个部分,概括为“3333”,即“三个转变”“三项原则”“三项任务”“三个阶段”。

“三个转变”为以标准为引领,推动许昌制造向许昌创造转变、许昌速度向许昌质量转变、许昌产品向许昌品牌转变。“三项原则”为坚持统一管理,社会共治;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立足地方,融合发展。“三项任务”为创新地方标准化管理体制,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推动标准化融合发展。“三个阶段”为许昌市标准化综合改革坚持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对具体任务量化分解,分别提出了2017年、2018—2019年、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以确保试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创新机制 确保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创新标准保障机制。投资300万元正在建设中原数字标准馆,面向社会开展标准化服务;组建了以国家级、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为主体,由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管理等诸领域56名标准化专家组成的许昌市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作为政府和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高级智库。自2018年起将标准化先行区工作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年预算经费350万元。

创新标准供给机制。积极支持在许国家、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2018年在许国家、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完成相关标准立项、审查26项。发挥企业、行业联盟和社会团体在标准供给中的主力军作用,2018年企业共自主声明标准697项,行业联盟、团体标准3项。

大力推动地方标准化融合发展。以标准领航、“五化”工作机制助力许昌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启动开展了智造之都标准体系建设,以标准化助推智造强市建设;二是开展了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国家商业、物业标准化示范等活动,以标准化促进现代服务业强市建设;三是实施了国家花卉苗木标准化示范区,国家高效农田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以标准化推动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四是开展了河南地方标准宜居城市标准体系的建立,以标准化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五是积极申报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河南省党建标准化试点以标准化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目前,我市以全域标准化为特点,即全区域、全行业、全社会标准有效覆盖,标准化融合发展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

根据《许昌市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方案》的安排,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创建工作目标任务所有指标达成率均超过60%,部分指标完成100%。目前,创建工作仍在持续推进,力争取得更好成效。

——国家级、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达5个,完成率100%,分别是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河南省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河南省洗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河南省化妆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我市又申报了河南省不锈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创建国家、省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25个,指标达成率63%;累计达115个,指标达成率88%。

——参与起草国际标准5项;累计达24项,均为IEC电工标准,指标达成率60%。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55项, 2018年以来参与起草电工领域标准50项、陶瓷领域标准3项、发制品领域标准2项,指标达成率110%;累计达305项,指标达成率超过102%。

——主导和参与团体标准3项,指标达成率60%。

——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95 %以上,指标达成率100%。

——新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8个,指标达成率80%;累计达17个,指标达成率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