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娟 通讯员 苗寒冲
建设过硬政法队伍,是不断谱写政法事业发展新篇章的重要基础。
为了打造一支政治清醒、作风硬朗、敢打硬仗的政法铁军,从今年5月开始,襄城县在全县政法系统开展了一场作风整顿活动,刀刃向内,着力解决政法系统存在的沉疴顽疾,坚决清除政法队伍中的害群之马,树立政法系统的良好形象,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寒来暑往,转眼间半年过去了,这场作风整顿活动开展得怎么样?成效如何?近日,记者来到襄城县,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紧盯问题
扎实开展政法队伍作风整顿
“开展作风整顿活动,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政法队伍形象、实现襄城县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襄城县委书记宁伯伟说。
近年来,襄城县政法机关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忠诚履职,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宁伯伟表示,总体来看,全县政法队伍作风主流是好的,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政治不坚定、纪律不严明、执法不公正、行为不廉洁、群众不信任。这些问题如任其蔓延下去,必将严重影响司法公正,严重危害社会稳定,严重破坏党的形象。
在作风整顿活动中,该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政法队伍中存在的5个方面的共性问题作为整治重点。为确保此次作风整顿活动顺利开展,该县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宁伯伟任组长的襄城县政法系统作风整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4个作风整顿组,具体负责对公、检、法、司等4个政法单位的作风整顿工作进行督查、指导。
活动期间,宁伯伟先后7次专题听取政法队伍作风整顿开展情况,4个作风整顿组和政法各单位严格按照县委要求和工作方案安排,紧盯政法队伍存在的5个方面的共性问题,深入开展作风整顿各项工作。
刀刃向内
靠群众力量开门整风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作风的好坏,群众最有发言权。在此次作风整顿活动中,该县既坚持刀刃向内,主动自查自纠,又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力量,使那些害群之马浮出水面、无所遁形。
活动期间,4个作风整顿组深入基层明察暗访,重点对政法各单位机关办公场所周边,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政法单位派出机构周边,各类案件多发频发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学校周边,以及重点企业所在村(社区)进行走访,广泛收集人民群众对政法单位执法办案、政法干警工作作风的意见和建议,重点排查收集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干警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违纪违法线索,并组织基层群众对政法各单位和每名政法干警(包括辅警)开展民主评议。
与此同时,该县开通了举报电话,并在全县448个行政村及重点企业、行业设置举报箱,接受群众举报,对群众举报问题查实的给予一定奖励。政法各单位纷纷开门纳谏,积极邀请服务对象、人民监督员、“两代表一委员”进机关、到单位找问题、提建议,让社会各界为政法工作“把脉会诊”。对今年受理的891起盗窃、抢夺、抢劫、诈骗等侵财类刑事、治安案件,襄城县公安局全部进行了电话回访。
针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该县政法各单位一一建立问题台账,认真剖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研究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杜绝存在问题重复出现。
动真碰硬
坚决清除一批害群之马
治乱需用重典。在此次整顿活动中,襄城县坚持动真格、出重拳、用重典、下猛药,坚决清除一批害群之马,发挥强大震慑效应,推动政法队伍作风持续好转、政治生态持续优化、警心民心持续巩固。
对于政法干警的违法违纪行为,该县决不姑息迁就,一旦查实,该处分的处分,该开除的开除,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截至目前,该县已有28名政法干警因违纪受到党纪政纪处理,其中:党内严重警告1人,党内警告1人,行政记大过1人,行政记过1人,行政警告1人,政务警告1人,通报批评11人,辞退辅警6名,“双开”正式民警1人,刑事立案侦查1起,立案调查1人,移交纪委立案调查2人,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处理1人。
对于在民主评议中排名末位的政法干警,该县采取离岗培训与试岗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处理,促使其从思想认识上持续检视反思,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找准症结、彻底整改。
为激发全体政法干警转变工作作风的信心和动力,切实增强其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务实奉献的责任意识,该县在充分发挥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从政法各单位中评选出了15名优秀政法干警,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通过广泛、持续宣传正面典型,在政法系统内部营造学先进、强素质、树形象的浓厚氛围。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从根本上铲除政法干警违法违规问题的滋生土壤,以崭新的姿态、过硬的作风,履行好新时代政法工作的职责使命,护航改革发展,守护百姓平安。”襄城县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