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早上,市数字化城管中心工作人员刘华伟上班途经市区许都路与百花路交叉口时,发现一段交通护栏严重移位破损,影响交通并存在安全隐患。他拿出手机拍照后将照片上传至许昌市智慧城管便民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上,并注明部件发生的详细位置。
当天10点30分,通过采集员现场核查和调阅视频监控,护栏已经修复归位。看着繁忙的人群经过此地,刘华伟庆幸自己发现得早:一段交通护栏在城市众多公共设施中或许只是个小部件,但出了问题就会造成事故隐患。
这是市数字化城管中心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把“出门就上班”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所带来的可喜变化。他们在采取“采集员采集+视频监控抓拍+采集车实地督查+工作人员徒步督导全方位立体采集”模式的基础上,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充分利用上下班、节假日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从出家门开始,利用12319举报热线、微信公众号“许昌市智慧城管便民服务平台”App采集等,上报绿地脏乱、占道经营、交通护栏移位破损、油烟污染等35类城市管理类问题,并跟踪派遣和处置情况。
同时,市数字化城管中心规定,每名工作人员每周至少提供5至8条有效信息,对上报重大安全隐患信息,帮助有关部门及时排除险情、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通过推行“出门就上班”制度,市数字化城管中心工作人员养成“眼里有活,心中想事”的好习惯,“城管无小事,城管无闲人”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董泽欣周末在市区学府街与学院路交叉口西北角发现有一个大坑,给人流量大的学院路带来不小的交通影响,当日上报当日这一问题就得到了有效处理;李铭上班途经德兴路发现一盏景观灯损坏,3个多小时后东城区绿化管养大队便修复了损坏的灯具……
通过对城管问题自我曝光、自我揭短、自我督导、自我解决,市数字化城管中心不仅扩大了信息采集面,还对全市100个单元网格内的200余名城管信息采集员形成了不小的压力,凡是发现信息采集员漏报、瞒报城管问题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提高了信息采集员的积极性。
据介绍,市数字化城管中心的热线受理量已从2010年该中心成立时的日均400个,增加到现在的日均1400个。市数字化城管中心王磊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结合季节变化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专项采集督导力度,不断巩固我市创建成果,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