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非 文/图
复工复产后,容易出现这些负面情绪
回到工作岗位后,原来的生活节奏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身体疲惫、思想不集中、情绪不稳定,人虽然到单位了,但心不完全在,还有可能出现食欲差、失眠等生理反应。再加上担心被感染而有一定的对抗心理,人们容易心情烦躁、发脾气,出现记忆力下降、头晕、胸闷等,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目前,疫情仍然没有结束,人们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抑郁、气愤、无助、易怒、愧疚、悲痛等心理。由于莫名想发脾气,因此难以与人沟通,与他人的关系可能会不太好,协作效率低下,影响团队氛围和工作效率。
出于安全考虑,有些人会对他人产生隔阂感,出现没有必要的自我隔离,不想与他人交往,难以给予他人帮助或接受他人的帮助,与此同时,自己又感到孤独无助。
情绪问题,比如恐惧、焦虑、担心、忧郁等常常会引发生理不适,也就是身体症状,可能会出现身体疼痛、肠胃功能下降,或心慌、胸闷、呼吸困难,伴随难以入睡、睡眠浅、做噩梦等睡眠障碍,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出现这些情况后,也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在复工复产后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会逐渐缓解。”寇建华表示,“如果通过自我调整后仍然状态不佳,并且影响工作和生活,或者持续较长时间仍然没有缓解,可以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做好心理准备,接纳适度的负面情绪
复工复产后如果出现负面情绪,该如何进行调整呢?
寇建华告诉记者,漫长的假期结束,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尤其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的确需要一段时间调整和适应。这是一个正常过程,我们要接纳这个过程,不要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有过多指责。
首先,要学会接纳复工复产。无论是何种情况下的复工复产,自己都必须返岗,别无选择。一旦这样想,心里就会踏实一些。
很多人待在家里百无聊赖时发现,其实不是工作需要自己,而是自己也需要工作。工作的时候,自己可以不再胡思乱想。工作可以给自己带来收入,能够让自己赚钱养家,能让自己感到活着更有价值。工作不仅是维持生计的方式,而且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一种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其次,要对适度的负面情绪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接纳。焦虑和恐惧等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面对威胁生命的新冠肺炎病毒,人们感到害怕、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也很正常。适度的焦虑和恐惧可以让自己保持必要的警惕,从而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为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将工作任务一一列出,再将自己觉得有难度的工作一步步分解,分解到自己认为有能力解决为止。另外,要相信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多想想工作之后自己能收获什么,以缓解负面情绪,提高心理舒适度。
调整心态,生活中做好心理防护
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调整心态,做好心理防护。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调整身心状态。”寇建华说,研究表明,运动对于改善抑郁、缓解紧张情绪等有帮助,还能使人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适当的运动,不仅能改善情绪,而且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如果出现焦虑情绪,可以通过电话、微信或QQ等找亲友聊聊天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向他们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衷,寻求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也可以和同事沟通一下工作思路等,得到对方的理解、支持和鼓励。这种倾诉和理解能更快让大家恢复良好的工作状态。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听音乐进行调节。
放松训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是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一种训练过程,主要通过肌肉的松弛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其最终目的是使整个机体活动水平降低,达到心理上的松弛,从而保持内环境平衡与稳定。
呼吸放松法是常用的放松训练方法之一。可以采取舒适的姿势坐着或躺下,采用腹式呼吸进行放松训练。放松全身,把右手放在胸部,把左手放在腹部。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吸气时,最大限度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向内收缩腹部呼气,胸部保持不动。放松双手,感受呼吸时胸部和腹部的运动,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每天坚持5到10分钟。
正念训练是心理学上常用的调整身心状态的方法。正念是指不评价、不批判地觉察和体会当下的一切,常用的方法有正念行走、正念观呼吸、正念冥想等。
“疫情发生以来,我院开通了新冠肺炎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374—3361021或18539062538,免费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帮助疫情期间产生心理问题的群众缓解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有需要的群众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寇建华说。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目前,各行各业已经陆续复工复产。复工复产后,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紧张或焦虑情绪,影响工作效率。那么,复工复产后容易出现哪些负面情绪?出现负面情绪后该如何有效调整?3月27日,记者就此对许昌市建安医院副院长寇建华进行了采访。她表示,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同时,做好心理防护同样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