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支书是俺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他带领我们种芍药、种黑参,还建起了10座香菇大棚、8座羊肚菌大棚,让我们依靠特色种植走上了致富路。”4月4日,在襄城县山头店镇姚庄村,提起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国亚,该村村民称赞有加。
现年48岁的刘国亚是姚庄村村民,他于2018年担任姚庄村党支部书记。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带领村“两委”提升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脱贫致富路。
2015年,一直在外打拼的刘国亚回老家过春节,他看到村里房屋破旧、街道不通、污水横流,心里非常难受。一天,他到山上转悠,碰到两名游客问他:“这山上有饭店、宾馆吗?”一句话提醒了刘国亚。顿时,一个改变家乡面貌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于是,刘国亚毅然辞掉外面的工作,于2016年在首山开了一家农家乐餐馆。他就地取材,把窑洞当餐厅,在山上养起了鸡、鸭、鹅。由于他善于经营,前往山上游玩、吃饭的人络绎不绝。很快,刘国亚的腰包就鼓起来了。
2018年年初,脱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而姚庄村18户36名群众尚待脱贫。经过党员选举、党组织任命,刘国亚成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村集体穷得叮当响,根本没有钱。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带领村“两委”多方筹措,终于争取到了200万元资金。经过几个月的苦战,村里的街道得到了整修,铺设了下水管道、栽上了绿化树、安上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了让村民少走弯路,增强致富信心,2019年年初,刘国亚成立了姚庄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30亩,带领群众在首山山坡上种植芍药、黑参等,还建起10座香菇大棚、8座羊肚菌大棚,并邀请专家来进行技术指导,让村里的贫困群众到合作社务工挣钱、学技术。
现年42岁的贫困户姚代会腰椎不好,刘国亚就让他到香菇棚干些小活儿,月工资1500元;54岁的贫困户孙素霞,丈夫过世后撇下3个孩子,最小的才12岁,生活十分困难,刘国亚就让她管理羊肚菌,每天工资60元……
贫困群众“上班”后,把芍药管理得越来越好,硕大的香菇、鲜嫩的羊肚菌更是招人喜爱。刘国亚的经营思想是薄利多销,本村和周围村庄的群众购买,统统低于市场价。对于村里的贫困户,还免费赠送。
头雁高飞,群雁紧随。在刘国亚的引领下,全村各种种植、养殖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付占旭种植葡萄、车厘子35亩,姚军辉开办了一个50亩大小的采摘园,王五岭种了70亩芦笋……昔日的荒山,如今变成了花果山。
“截至2019年年底,我们村已彻底脱贫,村民年均纯收入达1.8万元。下一步,我们村将进一步发展特色经济,探索山村旅游产业,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刘国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