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丹凤 通讯员 任煊丽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各行各业都按下了“暂停键”——工厂停工,商铺闭店,原本人来人往的街道空旷和安静下来,居家隔离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疫情来势汹汹,但全市群众的生活供应却从未中断,米面油盐等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当疫情防控的重点转为防止境外输入后,4月8日,记者来到许昌市盐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市盐业公司),探寻全市食盐市场稳定有序背后的调运、储备、配送等“新闻故事”。
疫情面前 调运就是从盐厂“抢”货
“疫情发生后,作为许昌市唯一一家具备批发资质和认证的食盐批发企业,我们立即意识到,要争分夺秒完成储备任务,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地保障市场供应,这是责任也是政治任务!”市盐业公司业务经理毛建新告诉记者,从大年初二开始,该公司各业务部门就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当时,负责调运业务的女同志已经怀有7个月的身孕,但是接到任务后,二话不说,立即着手与各大盐厂联系。
据毛建新介绍,当时有合作关系的山东、新疆、陕西等地的盐厂虽然不少,但大部分处于停产停工状态。个别盐厂虽然没有放假,但是仅有很少工人上班,产能远远不够。这个时间下单调货,即便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难度也可想而知。
“时间紧,任务重。得益于多年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也得益于同志们积极有效的沟通联系,我们最终按计划拿下了所有食盐调运订单。”言谈之中,毛建新对该公司调运部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不计成本 把盐运进许昌的储备库
订单完成仅仅是第一步,更难的是运输问题。恰逢过年又赶上疫情,几乎没有车辆愿意外出拉货,运费也高得惊人。为了避免2003年“非典”时期个别地方哄抢食盐事件在我市出现,市盐业公司领导班子定下了“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的工作方针。
“市场上一车难求,运费大幅上涨,但大家当时只想找车把食盐拉回来,尽快做好储备工作,全力保障市场供应。”负责食盐调运工作的任煊丽告诉记者,当时从公司领导到普通员工,大家的共识就是顾全大局、“成本增加自己扛”。
困难不止这些。严密的疫情防控措施下,调运食盐的车辆到达许昌却下不了高速公路。市盐业局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进行汇报,并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帮助该公司与高速交管部门协调沟通。通过多方努力,外地运盐车辆在拿到通行证明后,得以顺利进入许昌市区。
加强储备 保障全市食盐供应
“在我们公司设置的安全区域内,首先由穿戴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对运输司机进行严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酒精消毒并登记信息等,其次还要对运输车辆进行整车消毒,为的就是确保食盐的安全卫生。”毛建新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当时所有的搬运工人居家隔离,公司的值班人员只好“客串”搬运工,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从大年初二开始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公司上下齐心协力,在完成食盐储备的基础上,又从各大盐厂调进了600吨食盐,以应对食盐市场突发事件的发生。
目前,我市各大超市盐产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稳定,绝大多数超市的盐产品均由合法途径购进。对此,市盐业公司也提醒广大商超经营者,购进、销售食盐一定要认谁具有资质和认证的企业,这样不仅产品品质有保证,而且也可有效规避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