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庆安 通讯员 李文峰)随着气温升高,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市植保站负责人介绍,根据当前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赤霉病对小麦生长危害较大,希望各地高度重视,抓住当前关键时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确保今年小麦优质丰产。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随着种植水平的提高、秸秆还田面积逐渐扩大和田间水肥条件不断改善,小麦赤霉病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地势低洼积水、湿度大的田块发生较重。
市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预计本周末有一次小到中雨天气,周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均值;周前中期气温明显回升,后期受弱冷空气影响气温有所下降,周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均值。预计17—19日的降雨过程将与我市冬小麦花期叠加,赤霉病发生流行风险较高。
在目前缺乏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只有提前进行小麦赤霉病预防,才能控制病害发生流行。因此,各地和农民朋友要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的原则,及时喷施对路药剂,有效降低病害流行风险。防治药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申嗪霉素、四霉素、氰烯菌酯、戊唑醇等。要用足药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病害流行,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再防治一次,确保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