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果树进村引客来

本报记者 胡晨 通讯员 刘艳红 党晓峰

最美人间四月天,踏青赏花寻春色。最近,在禹州市浅井镇麻地川村,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村头的山上和龙头、龙尾两个水库边,都会停满大小车辆。前来游玩的人们或登上长满柏树郁郁葱葱的山头,或在水库边的河滩里野炊。而村里一号农家院,许多游客把餐桌抬到门外的空地上,伴着蜜蜂飞舞的“嗡嗡”声,品尝这里的铁锅炖柴鸡。

近年来,浅井镇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行果树进村工程,让村里村外、街道空地、山头河边全部绿起来,引得游客纷纷前来。

该镇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特”的指导思想,科学布局,统筹谋划。他们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确定张村庙、浅井、麻地川、张垌、魏家门等5个村,集中连片栽植柿树、山楂、药杏等果树,由村“两委”流转土地,流转费用以每亩500元的标准补给农户,连补3年,由镇政府聘请植树公司栽植,负责包栽包活。5个村成立种植合作社,加强树木管护及后期经营,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增加收入。目前,5个村实施“果树进村”工程,累计流转土地4000亩,已栽植柿树、山楂、药杏等果树40.5万棵。

麻地川村鸡山林果产业区示范点,共栽植3至4厘米山楂(大金星)16万棵。规划面积2000亩的张村庙村金山寨林果产业区示范点,共栽植3年生仁用杏9万棵,3年生软籽石榴7万棵,地边套种花椒1.5万棵。仁用杏浑身是宝,杏肉可食用,杏仁是中药材,市场价每公斤20元,杏壳可生产活性炭,每亩仁用杏可带来8000元经济收入。村“两委”注册成立农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按比例分红,统一经营管理作为集体经济,为群众增收打下基础。

“我们村这些岗地,种庄稼效益非常低,现在开展果树进村,‘山岗’变‘杏园’,既美化了环境,还能增收,一举多得。”张村庙党支部书记赵占营高兴地说。

该镇还依托全镇的山水景观,做活旅游文章。马沟村逍遥观、浅井村宋家大院、扒村“瓷上水墨”扒村瓷烧制技艺、麻地川后汉皇帝刘志远与李三娘的爱情传说及山水风景和铁锅炖柴鸡农家院、“画中村”张垌村和北大鸿寨、魏家门三界碑等,都成为吸引游客的看点。

“我们要破解山区发展就是挖山采矿的落后观念,积极推动果树进村上山、顺路延伸,让游客来得高兴、吃得对味、玩得开心,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该镇党委书记崔国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