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丰年,襄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农学) 扎根基层,创新实践。组织开展实施农业技术区域站建设、送科技下乡、大豆科技入户、大豆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项目;在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方面,坚持“先实验、后示范、再推广”的工作经验,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玉米、大豆等新品种25个;推动了襄城鲜薯销售向“三粉”加工转化,帮助安民甘薯合作社、自有红薯保鲜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绿色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提升了襄城红薯品牌形象。他总结的红薯高温蒸汽消毒保鲜技术,使贮藏损失由24%降至5%,增加了农民收入。 巧用网络,优化服务。利用微信、手机短信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宣传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农业技术信息;实时传递预测预报病虫害发生趋势及天气预报,指导农民群众进行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解决广大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加强培训,传输技能。在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及小麦、玉米、大豆高产创建工作中,深入田间地头传授技术,累计培训农业科技带头人8万人次、农民群众30万人次,指导农作物种植5000万亩,增加社会效益5亿元。推广“技术人员直接入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的农技推广机制,为加速科技向生产力转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他先后获得“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工作者”“许昌市优秀农业科技人才”“许昌市服务脱贫攻坚专家人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