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本报记者 武芳

【专访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大事。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给农产品生产供给也带来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保粮食能源安全”位列其中。许昌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稳字当头,做到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并重,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80万吨以上,发挥好农业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

【政府行动】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德学: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夯实社会稳定基础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更加重要。市农业农村部门始终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落实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扩大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具体来说,市农业农村部门在稳定粮食安全方面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耕地保护。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开展耕地深耕深松,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耕地地力培肥技术,加快提升耕地质量。二是建设高标准农田。2020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21万亩,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高效灌溉示范区。强化农田信息化建设,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抓好粮食安全市长、县长责任制考核,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650万亩以上。三是加强农技服务。加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扎实做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四是调优种植结构。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按照“四优四化”要求,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引进推广高产、优质小麦、玉米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落实“五个一”行动计划,统筹做好优质小麦的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同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护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秋粮生产,推动先进栽培管理措施落实,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农民声音】 种粮大户徐景阳:

种好地 打好粮

“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我种的小麦产量基本上在每亩地600公斤左右。”说到今年的小麦产量,种粮大户徐景阳笑得格外开心。

徐景阳是禹州市鑫鑫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今年种植小麦2300多亩,种植品种以强筋优质小麦为主,在禹州市古城镇小集村承担有农业部化肥农药“双减”科技试验田、国家“粮丰”工程褐土实验、省农科院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种植试验田、禹州市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田等任务。

说起种地,徐景阳可算得上是个“专家”了。“化肥怎么用、病虫害如何防、啥时候浇地……这些都是有讲究的。你不跟地乱来,地就不会跟你胡来,就能丰收。”徐景阳说,推广优良品种,实行配方施肥,合理科学浇水,综合防病治虫,加强技术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产高效。

“现在种收都是机械化,比起以前那可是省事多了。我从最早承包土地300亩,直到现在的2300多亩,种地就像上了瘾。”徐景阳说。

在徐景阳看来,保粮食安全,还需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业成为有奔头儿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希望国家对农业给予持续关注,在政策上多倾斜,在科技上多帮扶。下一步,我将继续多种地、种好地、打好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徐景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