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流行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谁想要行走江湖,要是得不到名人大佬的评价,就像今天出门没有名片一样,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而当时,最著名的当属汝南名士许劭、许靖兄弟主持的月旦评。比如曹操,刚开始也没有自信,找到许劭、许靖哥俩死缠烂打,连威逼带利诱,最后终于得到一个“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评价,这才笑得冒着鼻涕泡满意而去,开启了他的雄图霸业之路。
曹操这一辈子,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毋庸置疑的是,识人用人是他的一大本领。曹操麾下猛将如林,谋臣如雨,这些人跟着曹操打拼,固然是因为曹操掌握着当时的东汉政府,手里有官职、有爵位,跟着曹操能建功立业,取得功名富贵。除此之外,恐怕也与曹操慧眼识才,能用画龙点睛的激励之语评价有关。正是因为有了曹操对文臣武将切中肯綮的评价,才使他们把曹操当成伯乐,下定决心跟着曹操这样的领导干,实现了个人价值。
人都是需要赏识的,人才更需要赏识。曹操对于麾下的文臣武将,除了封侯拜将、加官晋爵等物质刺激外,最常用的还是精神激励。这成为曹操得心应手的御人之道。
先说文臣,且从著名的五大谋士说起。
荀彧是曹操前期的得力助手,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并获其赞赏。荀彧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战术上,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出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掩其不意奇袭荆州。在政治上,他为曹操举荐了钟繇、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子房就是张良,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就是肯定荀彧是他的核心智囊。
郭嘉,人称“鬼才”,是曹操的忘年交。郭嘉自追随曹操后,和曹操君臣相知,惺惺相惜,奇计迭出、屡献奇谋,算无遗策,大放光彩,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曹操对他的喜爱无以言表,甚至百年后打算对他托付大事,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曹操称赞郭嘉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对于郭嘉,曹操第一次见到他就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为了这个评价,郭嘉才对曹操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令人刻骨铭心的是,在郭嘉死后,曹操赤壁兵败后对众人说的那句话:“若奉孝在,不使孤如此!”简直把郭嘉的作用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最大的优点是为人处世低调,功劳大从不自夸,计谋多从不炫耀。荀攸多谋深算,心思缜密,明智而能保守机密,随曹操四处征战,常常运筹帷幄。但是,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些什么。荀攸生前设奇策共十二个,只有钟繇知道。曹操每每称赞荀攸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荀公达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智可及愚不可及”,是对荀攸品德最高的评价,这也是一个智者希望获得的领导的最高评价。曹操把荀攸和颜回、宁武子这样的先贤相提并论,可谓一个赞誉部下的高手。
贾诩,原属董卓的西凉军事集团,董卓败亡后跟随张济、张秀到南阳,投奔曹操阵营后屡献妙计,离间韩马平定西凉,支持曹丕代汉称帝,位列三公。因用计恶毒,贾诩被后世某些史学家称为“毒士”。对于贾诩,曹操并没有因为他为张绣献计打败自己,并失去爱将典韦和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而怀恨在心,一见面就拉着他的手说:“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这句话,既是曹操对贾诩的极高评价,又体现出曹操的高度自信。对于贾诩来说,他给曹操造成了那么大的损失,还能够被接纳重用,可谓知人;对曹操来说,能接纳贾诩这样一个有深仇大恨的人,可谓既能自知又能知人。一个贾诩,真的让曹操重信义、重人才的好名声名扬天下。
程昱,是曹操麾下不可多得的文武兼备之才,文能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武能披坚执锐攻城略地。在吕布乘虚偷袭的时候,程昱为曹操保住了大后方,曹操激动地拉着程昱的手说:“若非程卿之力,吾无所归矣。”程昱生性刚戾,与人多有不和。有人诬告程昱谋反,曹操却对其赐待益厚,信任也有增无减。对于程昱的评价,曹操则一反常态,给出的标签是:“程昱之胆,过于贲、育。”孟贲和夏育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勇士,曹操把自己的一位谋士比成贲育,让程昱的形象立刻变得鲜明起来,成为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成功跨界者。
钟繇,是曹丕称帝后的开国三公之一,不仅书法造诣极高,被称为“楷书鼻祖”,而且政治军事才能突出。曹操命钟繇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持节监督关中各路人马。钟繇招抚马腾、韩遂,粉碎袁氏余党郭援、高干、卫固、张晟、张琰等人的叛乱,降服匈奴,稳定关右,为曹操荡平群雄、统一北方创造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所以,曹操对钟繇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萧何,“汉初三杰”之首,曹操把钟繇称为自己的萧何,简直是极其推崇,估计钟繇听了也相当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