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魏东雅)日前,我市制订《许昌市推进“2020创新年”行动实施方案》,决定实施“2020创新年”行动,部署了8个方面24项重点任务。其中,该方案针对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
为加快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我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四个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转型升级创新专项、 大力开展专利导航和保护。
科技创新“四个一批”建设,即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方面,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实施“小升高”培育行动,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5家以上;突出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与服务等领域,新培育4家以上省级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创新引领型平台方面,围绕黄河鲲鹏产业生态打造、北邮实验室许昌基地建设和支持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市级创新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引领型人才方面,深入实施“许昌英才计划”, 新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0个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200名以上。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方面,在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5G应用、硅碳先进材料、阻燃材料等领域培育引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实施转型升级创新专项方面,我市深入落实“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围绕电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硅碳先进材料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推动相关项目进入全省“十大创新引领专项”;围绕电力装备、新能源及网联汽车、节能环保装备与服务、硅碳先进材料等产业,谋划省“百”个转型升级创新示范专项,争取纳入省项目库10项以上;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新立项实施一批市级创新应用专项,列入全省“千”个创新应用专项,并择优推荐纳入全省“百”个创新示范专项备选库。
大力开展专利导航和保护方面,我市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作,形成一批专利储备初具规模、专利质量整体较高、专利布局科学合理、专利结构明显优化、具有产业发展优势的专利组合;推进襄城县太阳能装备产业和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电器产业省级专利导航试验区建设;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加强专利执法,加大对民生、重大项目和优势产业等领域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我市着力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加快推动绿色转型、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推动智能制造方面,加快推动“企业上云”,培育引进云服务商,新增上云企业1000家;持续开展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和贯标活动,新增对标企业100家、贯标企业30家;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诊断企业500家;引导200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打造示范典型企业,建设10家以上省级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制造业“双创”平台和基地等。
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对照行业绿色化改造技术指南及近零排放标准,组织实施电力、钢铁、水泥、焦化、碳素、再生金属、工业涂装等行业的90家重点企业开展绿色化改造,有效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引导铸造、建筑陶瓷、耐火材料、活性炭、浴柜、人造板、工业涂装等传统产业入园发展;排查建立全市淘汰类工艺装备和产品清单台账,按时完成省定任务;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争创5家以上省级及以上绿色环保引领企业、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方面,建立产业链“链长制”, 全面摸清产业链企业的发展情况,绘制产业链图谱;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保障在产业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平稳生产,维护供应链稳定。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引导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售后服务的能力;培育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30家,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开展产业链专题招商,优化新项目布局,构建良好产业链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