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民府 孔刚领
他,精心培育的观赏桃花红遍国内、香飘万里,培育的优质杂果树苗被推广到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5亿元。
他,以农民身份当上名副其实的鄢陵县林业科研所所长,先后获4项科技发明专利,主持完成科技成果10项,开发名优特新品种30多个,累计帮农民创收数十亿元。
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农民科研工作者,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首届优秀农民工”等称号,2019年又当选第三届“中原大工匠”。
他叫岳长平,今年57岁,高级工程师、杂果专家。在中原地区,他称得上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他。
土生土长,乡里娃心中有个梦
岳长平少年时可谓命运多舛,7岁时父亲病逝,家里穷困潦倒。在他的印象中,顿顿吃的都是红薯。暑假期间,岳长平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带只木箱子,开始走乡串村卖冰糕。说是卖冰糕,实际上,他还拿冰糕换小麦、换化肥,每天骑行百十公里。1981年高中毕业,需要交5毛钱领毕业证,岳长平交不起,连毕业证都没拿到手。
高考失利,看着家里一贫如洗,岳长平决心挣钱养家。从此,他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家里承包了几亩地,岳长平白天不得不和母亲一起在地里忙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林业部“五七”干校办到了他的家乡张桥镇西许村,一批林业专家便开始传授村民林果种植技术,群众受益匪浅,从此西许村便开始种植小杂果。也许是这个原因,岳长平从小就有了一个梦想:当一名农业科学家!
岳长平不善言辞,却很有心计。他平日里最关注的是“土专家”们如何捯饬果树,学会了育苗、嫁接、剪枝……晚上回到家里便开始撰写“果树论文”。然而,有不少人却讥笑他是“土鸡想变金凤凰”。
苍天不负有心人,1988年岳长平在《河南林业》杂志上刊发了第一篇论文,然后一发而不可收。多年来,岳长平已在全国和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他的论文都源自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因为有亲身经历,岳长平的论文接地气、有价值。
土里淘金,科技兴农富乡亲
1990年,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左清源等果树专家到鄢陵指导桃树栽培技术,岳长平就主动向他们请教果树杂交育种方法。老师用心教,岳长平刻苦学,他把取花粉的步骤、方法、技巧和时机熟记于心。
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岳长平把专家们的理论和技术逐步用于实践,并不断去创新。随着技能的不断提升,他又先后学习掌握了多种果树杂交育种技术,连续在全国和省级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成了远近闻名的林业专家。
鄢陵是花木之乡。岳长平在培育花木上煞费苦心,他培育的观赏桃花如今“红”遍大江南北。可是谁又知道,培育“嫣红早花”他用了16年,培育“嫣红菊花”他用了18年。除了外出学习,他几乎常年“长”在地里。
20多年来,岳长平获4项科技发明专利,先后主持完成科技成果5项,开发名优特新品种30多个,每年能出圃各种小杂果苗500万株,累计帮农民创收数十亿元。
西许村以及附近村庄数以万计的农民朋友,在岳长平的带动下,依靠科技兴农走上了富裕之路。
岳长平名气越来越大,浙江、上海等地纷纷开出优厚条件,想挖他过去,可他始终不为所动。“俺是个农民,是这方水土养育出来的。俺离不开这片土地,得回报这儿的父老乡亲。”
土亦发光,“泥腿子”掌舵林科所
“我做梦都想上大学,这个梦想在我32岁那年实现了。”岳长平告诉记者。
由于岳长平在林业科研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1995年,鄢陵县推荐他到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系花卉园艺专业脱产学习2年。机会来之不易,时年春天,他走进大学校园,开始如饥似渴的求学。
1997年,岳长平即将毕业时,得知鄢陵县林业局要公开竞聘林科所所长。听说农民身份也能竞聘,岳长平心动了,他毅然决定回乡参加竞聘。凭借扎实的专业实践和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他在竞聘会上演讲、答辩,一路过关斩将。
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一个农民最终当上了林科所所长。这,成了当地的热门话题。
一个“泥腿子”当林科所所长,他能行吗?当时有不少人露出怀疑的眼神。
上任之初,林科所的状况让岳长平有点儿心凉:围墙倒塌,职工宿舍破烂不堪,各自为战的职工别说出科研成果,连糊口都成了问题。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岳长平把科研重点放在樱桃和柿子上。
“樱桃好吃树难栽”。樱桃的幼苗繁育自古以来都是压枝繁育,速度很慢。岳长平经过长时间研究和实验培育种植,研究出了“樱桃快速繁育壮苗”新技术,采用插根育苗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樱桃繁育效率。该技术在省内外推广后,樱桃增收效果明显,受到不少专家和科研单位的好评。
“我一个农民领了一群知识分子,感到压力很大,这也倒逼着我进一步学习本领、提升自我。”岳长平感慨地说。20多年来,他用心耕耘、苦心经营,在林科所洒下汗水,结出硕果,收获希望。
柿树新品种“黄金方柿”就是他和团队多年心血的结晶。
“黄金方柿”是用本地牛心柿与日本甜柿杂交培育所得,岳长平指导科研人员进行更深入研究,经过进一步去劣选优,使之成为集体科研成果。2001年11月,这项研究成果荣获“第八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金像奖。这项成果为林科所带来300多万元的收入。
为进一步提高全所科技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岳长平多次带队到郑州果树研究所拜访专家,学习交流果树育苗栽培新技术、新方法,并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把名、优、特、稀优质小杂果品种引进到林科所的基地里进行育苗、嫁接,激发了大家的科研热情。
林科所扭亏为盈后,他和职工办了很多以前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新建了办公楼和职工住宅楼,修建了晒场,添置了科研设备,新增了6台农用机械……
泥土情深,农民科学家痴心不改
“我是农民,情愿长在这块泥土里,和农民朋友一道追梦、圆梦。” 岳长平说。搞了38年的果树研究,岳长平科研成果累累,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科学家。虽然当了23年的所长,但身上的土味却越来越浓。
土布鞋、工作衣、防晒帽,乍一看,岳长平就是地道的农民。天天蹲在土地里搞实验,与土坷垃打交道,头、脸、衣服上到处沾土,难怪土味十足。
张桥镇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岳长平研制的一种农药专治树苗枯萎病和黄化病,已经实践十几年,效果很好,但他却没申请专利,还常免费给附近农民使用;他研究的“黄金方柿”已给林科所和附近的农民创造了财富,至今也没申请专利。他的做法看似“土”,却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2017年7月,岳长平被市总工会和市科技局选聘为科技扶贫联络员。“上任”之后,他充分发扬劳模精神,先后参加送科技下乡、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培训活动50场次,培训群众5000多人次,培训内容为群众脱贫增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不管是十里八村的乡亲,还是远方慕名而来的求教者,岳长平不仅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技术,还免费赠送打印好的栽培管理技术资料。他把从外地购买的种子无偿赠送给农民,并免费技术指导,包销花木。“岳长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周围的群众都搭上了他的便车,过上了小康生活。”西许村村民曹合众激动地说。
“岳长平始终脚上沾着泥土,心中装着乡亲,利用科学技术帮助群众致富,乡村振兴需要他这样的能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朱更瑞如是说。
“前年,我见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时,袁老嘱咐我多研究研究小麦。如今,我正全身心投入小麦育种工作,努力让小麦增产提质,让农民得实惠,让全国人民吃到更好吃的面粉。这,是我最大的梦想。”采访结束时,岳长平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