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焦庄村

艾草铺就脱贫致富新路子

本报记者 孔刚领 通讯员 武书锋

盛夏时节野茫茫,风吹田野艾草香。日前,走进建安区张潘镇焦庄村的艾草基地,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成片的艾草长势喜人,齐腰高的成熟艾草,在阳光照耀下光鲜亮丽,微风拂过,散发出阵阵清香。在艾草地里,机器在田间来回穿梭,农户们正忙着收割艾草。昔日到处可见的艾草,如今成了焦庄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致富草”。

“因为艾草销路比较广阔,在保健、养生、美容等行业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咱这边的地也非常适合种植艾草。一年可以收割3至4次,经济效益可观。”焦庄村党支部书记董迎选说。近年来,焦庄村引导村民发展艾草产业,延长艾草产业链,既满足了人们的养生需求,又为群众开拓了一条致富门路,把“小艾草”做成了“大产业”。

艾草又称艾蒿,植株有浓烈香气,是常用中草药,亦可以食用。因为艾草广阔的市场前景,董迎选积极引导鼓励焦庄村村民逐步退出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大面积种植艾草等中药材,助群众脱贫致富。

“经过这两年的种植,目前我们村已种植艾草200多亩,每亩地收益3500元左右。年底,合作社以农户土地入股,按照农户50%、合作社50%进行分红,公司针对集体经济控股55%的形式进行分红,种植管护过程中,优先吸纳入股农户和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董迎选说。

记者在该村今艾尔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工人们正在将晒干的艾草放进打捆机器中,整捆的艾草从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接着,这些艾草将进入深加工程序……一系列流程需要不少人员操作,这让村里不便外出务工的闲置劳动力有了挣钱的门路。焦庄村村民董爱菊外出务工不便,一直赋闲在家,现如今合作社的成立不仅让她有了工作,增加了收入,而且还能照顾家。

“我年龄大了,在家没啥事,出去找活儿干,也没人用,我就来地里干点儿活儿,活儿不重。”董菊花说,“在家门口打工,有了零花钱,生活越来越好了。”

种植规模上去了,可这么多艾草该如何转化为经济效益?该村成立了艾之源农业服务发展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工厂+实体店”的扶贫模式,就地消化农民种植的大部分艾草,解决了村民种植艾草的销路之忧。“我们为了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村民跟公司签订了收购合作协议,实行‘订单种植’,逐步实现了‘股份合作、联建共享、保底分配、长期收益’的脱贫机制。”董迎选告诉记者。

小小艾草香飘远。随着种植艾草“星火”的点燃,如今的焦庄村,艾草种植已成为一项带动村民增收的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