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马鞍山:一城文明风 满目新图景

本报记者 许廷合

航拍的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局部。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牛书培 摄

夕阳西下,暑热散去,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城区花雨广场上,忙碌了一天的居民三三两两聚到这里,大人们欢快地跳着广场舞,孩子们欢快地跑着。就在广场紧邻的南湖中,喷泉恰如调皮的音符,随着音乐节奏忽高忽低,不时引得人群一阵阵欢呼。此时此刻,广场上展现出的幸福图景,也成为马鞍山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美丽剪影。

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市至今已蝉联四届。汗水浇灌了荣誉,荣誉又激励着城市成长。如今的马鞍山,城市品位有效提升、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文明,已从单个跳跃的音符汇聚成一首磅礴的乐章。

制度“撑腰” 万众一心共逐梦

马鞍山市位于八百里皖江下游,接壤南京、合肥,毗邻长三角,是安徽省的东大门。

1956年,马鞍山因钢设市。是时,一批批祖国儿女响应党中央号召,从天南地北来到这里,投入到马鞍山铁矿厂的大建设之中。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豪迈壮举,也锻造出马鞍山市“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城市品格。

“城市的成长史,就是一部甘于奉献、追求幸福的奋斗史。”在马鞍山市志愿服务中心,该市文明办工作人员宋冰冰表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城市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塑造城市品牌的现实需要。因此,自2009年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以来,该市始终保持文明创建的常态长效,并以机制完善为关键,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创文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据介绍,为做好文明创建工作,2019年年初,《马鞍山市文明创建长效管理考评办法》正式实施,通过建立精准考评机制,强化长效常态测评,严肃追责问责等有效手段,推进全市文明创建长效管理。同时,该市严格执行“日督查、周通报、月测评、季综评、年总评”和约谈问责机制,每月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月测评成绩,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常抓不懈,形成了全域文明的良好态势。

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就不可能实现城市的长效管理。2019年以来,该市扎实开展《马鞍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前期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将非机动车乱停放、小区物业管理难、公共场所吸烟、不文明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等内容列为重点课题,研究制定依法行政管理和行政强制的对应性措施;通过市级主要媒体,向广大市民征集居家生活、行路驾车、旅游参观、公共场所等8个方面的不文明行为现象和对应治理措施;通过志愿者和社区干部,发放“十大不文明行为和十大金点子”调查问卷8000余份,同时借助“两微一端”开展网络问卷调查,集中民智民意,广纳各方建议。

从2020年1月1日起,《马鞍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从此,治理不文明行为上升到法治高度。

用制度为文明“撑腰”,在马鞍山,文明创建早已从政府号召的“大道理”,转变为关乎每一个人的“小利益”,也正是在马鞍山市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努力下,文明的光芒在这里变得愈发璀璨。

素质“登高” 文明之花次第开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决定着一座城市的高度,而市民的素质直接体现着城市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兴衰。不断提升市民素质,正是让马鞍山市文明创建持久保鲜的核心力量。

“品尝着美味的素食就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所以我经常来尝尝。”6月9日,在马鞍山公益善食馆,市民夏全林已是这里的常客,他告诉记者,因为来这里吃饭就是献爱心,所以这个饭店已成了他家出门吃饭的首选地。

“公益不光是有钱人的事,任何一个有爱心的人,都可来此实现公益梦。”马鞍山公益善食馆发起人之一王旭介绍,该饭店成立于2015年年底,由马鞍山市8位爱心人士发起,并向社会招募100位爱心股东,每人出资1万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安徽省首家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纯公益素食餐厅。

王旭表示,不同于一般的公益模式,公益善食馆通过将素食与公益结合,探路“造血式”公益,让爱心一直持续下去,“本着‘永不分红、永不退股、亏损自负、盈利公益’的股东原则,我们将全部利润汇入在马鞍山市慈善总会设立的‘善食馆公益基金’和善食馆‘益起来助学基金’,所有款项用于马鞍山市助老、助残、助学、救灾、帮困、环保及公益文化推广等公益项目。自开业以来,我们这里成为一个汇聚社会各界爱心的公益平台,已有60万余人次前来就餐献爱心,累计投入公益基金150万余元。”

善食馆受到热烈追捧的背后,映射的正是马鞍山人构筑道德高地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马鞍山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深入营造全民参与、特色明显、积极向上的城市文化氛围,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令这座文明城形象更丰盈、底蕴更深厚。

“我们在积极整合全市各类资源、搭建教育平台的同时,还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发挥好人效应,目前全市已有1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88人入选中国好人榜,7个典型入选全国‘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典型。”宋冰冰说道。

马鞍山好人节、邻里节、红袖标、爱心驿站等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品牌,见证着城市文明的精彩;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34.6万人,占全市城乡总人口的14%,彰显着城市文明的气度;全市已建成文明实践中心9个,文明实践所46个,文明实践站575个,实现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全域各级全覆盖,更是搭建了创建城市文明的广阔舞台,让文明之花在这里遍地绽放。

幸福“升级” 共建共享齐发力

在木桶效应中,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文明创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补短板的过程。”宋冰冰表示,创建文明城市,不仅是一次提升城市品质的锤炼,而且是一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机遇;不仅是一次提升城市文明的洗礼,而且是一项全方位的惠民工程。

近年来,马鞍山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和谐宜居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同时不断加强城市精细管理,突出集中治理民生难题。在文明创建中,该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惠民为要,把创建工作与改善民生结合,与为民办实事好事结合,从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一件件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具体事情做起,着力推进城乡环境改善,切实回应百姓需求。

不同于印象中集贸市场的“脏乱差”,记者在该市金福花园菜市场看到:摊位整齐划一,商品摆放有序,虽然人来人往,呈现出一幅忙碌却不拥挤、热闹却不嘈杂的景象。拾级而上,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温馨的消费提示、绿色洁净的垃圾桶、水产区设置的流水槽、摊位四角的防撞栏……处处透露出文明的细节。

“集贸市场文明创建的测评标准,我们市场管理人员人手一份。”该市场负责人王家根说,市场方将创建标准纳入市场日常管理制度,定岗定责有序开展,确保文明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推进。经营户林霞笑着说,“这里的厕所比家里的都干净,以前从没想到集贸市场也可以像超市一样漂亮。”

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已成为马鞍山市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逻辑和鲜明特征。“今年,我们针对创建短板,顺势启动文明创建‘六大攻坚’行动,即居民小区管理攻坚行动、农贸市场管理攻坚行动、道路设施修复攻坚行动、‘门前三包’管理攻坚行动、交通和犬只管理攻坚行动、道路环卫保洁攻坚行动,目标直指多年来创建硬件提升的难点、堵点和痛点,下定决心,集中力量,全力攻坚,确保在全国文明城市复查之前完成攻坚任务,以崭新姿态顺利通过‘国考’。”马鞍山市创文办相关负责人说道。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梦想。文明创建是一项久久为功的耐力比拼,也是一场没有尽头的幸福接力。心怀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美丽梦想,马鞍山正以争先恐后、争分夺秒的奋斗热情,持之以恒地推进文明创建的长效管理,不断在文明创建的“战场”上争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