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惠企政策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本报记者 付家宝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市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市围绕提振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持续加强政策引导调控,推出了多项惠企政策,努力应对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日前,针对我市如何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科科长李铁锋表示。

为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市政府及时研究出台支持企业健康发展的18条意见,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推动复工复产、支持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共惠及企业678家,涉及贷款金额77.15亿元;落实增值税、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社保费阶段性减免等政策,为企业减负逾9亿元;为全市2229个市场主体减免租金3070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57亿元;……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战胜暂时困难的能力和信心。

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我市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涉及的疫情防控、工人返岗、重点原材料供给、物流能力调配等问题;实行日通报和市级领导分包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强化运行监测,为已复工复产企业协调解决原材料短缺、产品外运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1567家规模以上企业已全部复工,复工率达100%;正常用工37.4万人,已复产35.53万人,复产率达95%;百户重点企业已全部复工,复工率达100%。

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我市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巩固提升“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用好“容缺办理”“联审联批”“并联审批”等措施,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同时,有关部门推行审批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多措并举做好审批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结果运用,以考核促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完善、适时出台惠企政策,加大刺激消费政策力度,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