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新闻

襄城县

把贫困群众“粘”在扶贫产业链上

本报记者 冯子建

“我在这儿务工,活儿不重,离家近,工作环境也好。每月有了固定收入,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7月16日,在位于襄城县山头店镇上秦村的襄富源纯净水厂,正在忙碌的该村贫困群众刘梦勤高兴地说。

和刘梦勤一样,上秦村还有几名贫困群众也在该厂找到了工作,每月有了固定收入,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上秦村以土地资源入股,和企业共建纯净水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襄城县把贫困群众牢牢“粘”在扶贫产业链上、助其增收致富的有益尝试。

近年来,襄城县坚持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制订了《襄城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探索实践党支部带动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等10余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作出明文规定;制定了今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11项重点举措,明确今后3年发展目标任务,有效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同时,该县充分发挥党建视频系统、乡镇党校等主阵地作用,举办村级集体经济公司运营、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班,全面提升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目前,该县累计开班32期,培训2500余人次。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保障是关键。根据《襄城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从2018年起,该县财政连续3年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用于扶持或奖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此外,该县定期举行“产业扶贫+集体经济观摩”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对该县16个乡镇的村级集体经济进行观摩学习,重点对村级集体经营运作模式、收益分配等进行分析研判,逐步完善了贫困户与村级集体经济的利益链接机制,进一步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和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目前,该县已有440个村注册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相继形成了紫云镇雷洞村民俗旅游、库庄镇李树村梨树种植、湛北乡尚庄村西瓜种植、颍阳镇盛寨村金银花种植等一大批扶贫特色产业“明星村”,在不断壮大村级党组织“造血”功能的同时,强力推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