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啸
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
道路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文明交通是城市的名片。安全、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是广大市民的热切期盼,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做文明人、行文明路、开文明车……近年来,我市公安交管部门多措并举整治交通拥堵,不断完善交通设施,优化道路交通环境,弘扬文明交通理念,持续开展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营造人人践行文明交通理念的良好风尚。
文明出行,既是一条“安全带”,也是一道“风景线”。漫步在许昌,大街小巷遍吹文明交通、安全出行新风,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无论是主干道还是次干道,人车各行其道,一辆辆机动车在停车位上整齐停放,按秩序行驶、礼让斑马线、等绿灯不越线等情景比比皆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明交通从我做起。如今,“文明交通”已成为许昌人耀眼的底色。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摒弃交通出行陋习,为文明交通“代言”,纷纷争当文明出行表率,城市文明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了全社会广泛支持、主动参与的良好局面。
突出重点 全警联动强化管控
交通出行不仅关乎百姓的生命安全,而且也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安全顺畅是文明交通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市公安机关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结合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建设等工作,把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这一重要民生工程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坚持“创建为民、问题导向、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原则,通过六大提升工程,开展交通秩序化等十个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解决市区道路交通存在的突出问题。
市领导、市公安局领导多次深入市区交通拥堵点调研、办公,研究解决交通拥堵的工作措施。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班子成员分包重点路段和区域,身先士卒开展治堵治乱;全体交通管理民警不畏严寒酷暑,顶风冒雨,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形成了上下同心、全警参与、治堵保通的良好局面。
市公安交管部门制订了城区交通拥堵疏导工作方案,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市区39个主要路口、50条主次干道、10个重点区域的交通管控任务分层次落实到人,分片包干,精细化管理,强化交通秩序管控,全力做好疏堵保通工作。
这次集中整治,不仅使道路更加通畅,也提升了道路环境质量和市民通行体验,同时增强了市民交通文明意识,创造了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疏堵治乱 消除违法净化路面
斑马线是生命线,文明交通要求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人和非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也要做到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
“自从装上这个大屏幕后,不管是行人还是骑电动车的,闯红灯现象真是越来越少了。”近日,在市区文峰路与建安大道交叉口的行人等待区,正在斑马线等绿灯的一位市民指着身旁的大屏幕说道。这位市民所指的就是我市投入使用的智慧交通疏导亭配备的LED显示屏。
“这些路口都设置有一块电子显示屏和多个人脸识别摄像机,一旦有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就会被抓拍,并实时上传到大屏幕上,曝光交通违法行为。”据市交管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播放交通宣传内容之外,系统还会在大屏幕上滚动播放最近一段时间抓拍的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现场图片。
此举意在引导、督促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提升文明出行意识,自觉遵守交通信号指示。
据悉,市区已建设6座智慧交通疏导亭,其他11座的主体结构正在搭建中。
除此之外,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对交通违法行为“零容忍”,集中对非机动车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越线停车、随意穿行、闯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开展整治,采取现场处罚、协助维护交通秩序、抄写交通法规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形式,严查严纠,增强群众守法意识。
提升改造加大力度,完善设施提档升级。我市交管部门在市区大力推进易堵路口、路段提升改造,确定了10条“文明交通严管示范街”、5条“文明交通示范路”、2条“严管路段”,对交通标志、标线、护栏、信号灯、停车泊位等进行了全面规范、提升,全部达到了创建工作标准要求。我市交管部门对市区20个路口采取建设红绿灯、科学调整路口车道设置、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规范标志标线等措施,进行了提升改造。阳光大道、华佗路、魏文路及市区10个路口的提升改造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严管动态交通秩序,加强机动巡逻管控。我市交管部门在市区成立了8支“交警铁骑队”,分区域开展机动巡逻。他们以魏文路、八一路等主次干道为重点,摩托车、警车、步行相结合实施高密度巡逻,从严查处机动车乱停乱放、行人翻越护栏等交通违法行为,并运用罚款、记分、拖移车辆等多种处罚手段和管理措施,形成严管严治态势;制订了城区交通拥堵疏导工作方案,采取科学调配警力、实地调研拥堵路口流量、重点加强指挥疏导、实行物理隔离、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及时发布路况信息等措施,全力做好疏堵保通工作。
严查交通违法行为,净化交通秩序。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各交管大队以“疏堵治乱”为重点,针对车站、医院、学校、商场、公园等区域进行排查梳理,协同城管、交通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严查酒后驾驶、乱停乱放、非法营运、占道经营等各类违法行为,有效地消除了道路交通隐患,净化了城区交通秩序。据统计,2019年以来,市区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349869起,其中醉驾770起,酒驾1232起,机动车违法乱停69880起,非机动车违法乱停7600余起,拖移1500余辆次,处罚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6500余起,教育劝导6余万人次。
创新举措 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宣传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交通秩序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每一位交通参与人都是文明窗口的“主角”。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很大程度体现在交通文明上,而这取决于参与交通的市民。
“您好,请您遵守交通规则。”“奶奶,我扶您过马路。”在市区劳动路与西大街等十字路口,记者看到,文明交通志愿者拿着“交通文明 从我做起”的宣传标示旗,不时引导着机动车礼让行人。而在斑马线等候区,志愿者们不厌其烦地劝导行人遵守交规。搀扶老人、指挥行人、引导车辆,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不断上演,风雨无阻。在市区的各个十字路口、大街小巷,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配合交警疏导交通,维护交通秩序,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成为我市城市交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人人都是交通参与者,人人都是“文明使者”。个人文明的一小步,便是城市文明的一大步。为了让文明交通在许昌成为新风景、新风尚,有效消除各类交通安全隐患,我市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文明交通主题宣传活动,文明出行意识深入人心。我市交管部门在市区路口设置10个交通安全教育劝导站,发送手机警示短信200万余条,组织开展了交通安全知识进社区、进校园等各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60余场次。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开通了许昌交警官方抖音号,制作推送的“大喇叭”视频短片,上线两天观看超过1200万人次,37万人为交警执法点赞,刷新了全国纪录。
同住一座城,共爱一个家。我市打通城市路网交通,让每一条道路都成为市民满意的“幸福路”。原本坑洼不平的狭窄小路被整洁宽敞的柏油路替代。一条条畅通无阻的城市“新动脉”,连接起居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数据显示,我市道路通行更加有序顺畅,城区停车泊位供给率达到了1∶1.5。城市主干路机动车交通守法率在95%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守法率达到了97%,居民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普及率达到了97%。我市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和城市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的科学化率均达到了100%。
创新举措增实效,文明出行入人心。如今,文明交通已成为每一个市民出行的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从一个人传向一群人,从一个群体感染一座城,创建文明交通环境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共识。
文明交通在许昌大地蔚然成风,流动的文明因子正跳跃在城市的每一个细胞中,真正浸润许昌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为文明城市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