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屋、红石墙、红石路、红石磨坊……如今,“红石文化”已经成为襄城县紫云镇雷洞村响当当的代名词。日前,记者走进雷洞村,仿佛走进了红石世界,一幢幢红石民居在蓝天白云和绿树芳草的映衬下熠熠闪光,它们默默地矗立在那里,收获着游客滔滔不绝地赞赏,也见证着雷洞村今非往昔的变迁。
虽然已过立秋,但村子里仍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穿行在一条条蜿蜒的红石板路上,记者被一阵阵浓郁的酒香吸引了脚步。跟随着香味,记者来到了一家老酒坊,酒坊老板耿培昌正在发酵间忙活着。
今年46岁的耿培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雷洞村,是土生土长的雷洞人,问起以前的生活,他说:“哎!我都不想去回忆。”耿培昌一脸难掩的无奈。以前的雷洞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生病了要走几公里的泥路去看病,所以大人、小孩都怕生病。
耿培昌小时候上学,一大早就要出发,走几公里的山路,每天随身携带的除了课本和学习用品外,还有馒头和咸菜。村民们只能守着美景过苦日子。为了改善生活,16岁的耿培昌决定外出打工赚钱。这一去,便是十几年。“越过越穷,本村的人都不愿在这儿生活,不仅女孩外嫁,男孩也是‘外嫁’,这都是我们村的常态。”耿培昌说。
2014年,雷洞村被评定为贫困村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改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修了、水通了、电网改造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该村还依托紫云山风景区资源优势,立足本村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实现了2016年整村脱贫,还让群众享受到了绿色生态发展红利。昔日的穷山沟如今变成了“金窝窝”。
在外打拼多年的耿培昌重回故土后,看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决定扎根家乡,做起家传的酿酒生意。“刚开始我卖酒的时候,没有销路,一天就能卖个一两斤,酒很香,但是没有人来品尝。有一段时间,我想过要放弃。后来,在各级领导的帮扶指导下,我们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采摘游、民宿旅游业等,八方的游客都慕名而来,游客多了,酒坊的销量也跟着往上涨,现在一天可以卖几十斤呢。这么香的酒再也不怕巷子太深没人来品尝了!”耿培昌说。
如今的雷洞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上了生态旅游的新路子,迎来了乡村旅游产业的春天,村民们大步迈进小康生活。不仅实现了“家家无闲人,人人有钱赚”的良好局面,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这个“世外桃源”观光、游玩儿。
“足不出户就能赚钱这种事儿,我以前想都没想过,也不敢想,现在的生活虽然很累、很忙,但是我们有奔头儿,越忙越有劲,累并快乐着。我也很庆幸自己当初选择回来发展。以前,我很向往城市的生活,但是现在,还是觉得老家生活是最美好的。”耿培昌说。
像耿培昌这样的返乡人员,雷洞村比比皆是,大家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朝着小康生活大步迈去。“想要什么就能去买,不委屈自己,这就是我理解的小康生活,我现在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我也相信,我们雷洞村以后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幸福!”说起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耿培昌语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