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生经济

助力“智造” 护航“宜居”

——市市场监管局全力助推“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朱兆浩 通讯员 熊骥一

“智造”,是许昌发展生产的新追求;“宜居”,是许昌人民生活的新期盼。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致力在全省乃至全国“探索路径、打造样板、走在前列”。在许昌人面前,一段新的奋斗旅程闪亮开启。

可靠的质量是“智造”的核心,有力的监管是“宜居”的前提。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战略定位,不断深化“六稳”“六保”发展要求,切实突出疫情防控工作目标,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逐步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大力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不断强化标准引领、质量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维护了全市各类市场的公平有序。

“智造”基础更扎实

许昌的制造业,优势在手、声名在外,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在多个领域叫响国内外。转型当下,使命在前。“许昌智造”的提出,是许昌经济腾飞新引擎、新动能。

为了加快推进“智造之都”建设,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工作方法,多措并举夯实“智造”基础。

——推动市政府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共同推进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对我市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化信息产业基地,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无废城市”试点等工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大力指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模式创新优化,并推动设立质量发展引导基金,重新修订《许昌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加速推动各级质量奖评选。今年除西继迅达、瑞贝卡等5家准备申报省长质量奖的企业外,还有25家企业准备申报市长质量奖,申报数量创历史新高。

——积极推进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获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成为全国3家综合试点地市之一;发布《许昌市标准化管理办法》,成立了许昌市标准化专家委员会、许昌市标准化工作站,正式发布了许昌市第一、二号地方标准(无废城市、标准化管理网格),开展《市场发展指数》地标研究;启动中原数字标准院、中国标准研究院许昌创新中心建设;全市首批标准化专员培训顺利开班。

——标准引领再上台阶,河南省蜂产品质检中心完成建设;河南省机器人质检中心获批筹建;河南省不锈钢检测中心通过“三合一认证”;国家陶瓷检测中心通过省局验收;许昌市检测科学研究院雏形初现,全市检验检测能力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除此之外,我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7件,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34235件,在第二届河南省专利奖评选中许继集团荣获唯一的特等奖;同时还有3项专利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创下3年来省专利奖评选成果之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提升。

“宜居”环境更优越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两年,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全力构建宜居宜业的“好环境”。

“一方面,我们继续以深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全市餐饮服务提供者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设达到100%,‘互联网+明厨亮灶’在80%以上;已改造提升50家食品小作坊,并在全市357家学校食堂推广‘4D管理模式’;打造百姓食堂、定点饭店400家。另一方面,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今年来,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核心手段,继续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上半年,我们开展各类专项行动60余次,查处各类案件969件,办结888件,罚没1600余万元,特别是在打击传销方面继续发力,扣押涉案资金6600余万元。”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我市各级12315机构和消费者协会、消费维权机构全面发挥作用,接听受理各类咨询、投诉、举报共2万余件,处理、回复率均在90%以上,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五线合一”成效初步显现。

此外,市市场监管局全面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全市企业商户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业务达到19.76万件。同时,我市实现全市范围内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7小时)办结。自工作开展以来,全市12603户企业享受到该项政策红利,受到了企业群众的高度赞誉。特别是4月份以来,企业注册登记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市场主体增长动能逐渐强劲。通过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企业开办效率走在全省前列,营商环境得到充分优化。

时代的考题,需要奋斗者用“心”去书写。通过市场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全市市场主体平稳有序,发展环境持续向好,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了积极力量。“下一步,我们将突出守住安全底线、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服务民生这‘三大领域’,重点抓好食品安全监管、药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等,切实为全市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保驾护航!”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