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增阳
他是《无佞府》中的苏宏,是《包公三勘蝴蝶梦》中的包拯,是《火焚绣楼》中的洪彦龙,也是《艳阳楼》中的高登……在很多越调经典剧目中,都有着越调表演艺术家马中太的身影。他的唱腔苍健豪迈、宽亮纯净,工架威猛稳重、矫健凌厉,在越调净行艺术中成就显著。
不久前,马中太举办了收徒仪式,致力于为演员稀缺的越调净行培养后备力量,助力越调艺术的传承。近日,记者采访了马中太,聆听他讲述自己的艺术道路和感悟。
“我是从豫剧入门的,13岁就到鄢陵陶城的民营剧团学戏、唱戏。那时候年纪小,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靠着嗓子唱老包(包拯),也唱得有模有样。1982年,鄢陵戏校在各乡镇设立考点,招收学员,我就去参加考试,从3000多名报名者中被选中,成为当时招收的60名学员之一。”马中太说,他在戏校的学习时间很短,很快就被调入鄢陵县豫剧一团。
“1982年年底,鄢陵县豫剧一团因一位老师工作调动,需要有人把他常演的角色顶上去,我就被选中了。半年的时间里,我天天学,天天练,每天5时就起来练嗓。当时主要学的有《王莽赶刘秀》《挑红袍》《秦香莲》等几部戏,主攻花脸。我记得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唱的就是《王莽赶刘秀》,演出效果很好。”马中太说,其后在鄢陵周边演出,年轻的他不知胆怯,角色塑造得不错,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会要求“让唱老包那个小孩再出来唱两段”,他就会再登台清唱上两段。
之后,马中太成为剧团的正式演员,继续着自己的戏曲演出生涯。从鄢陵到许昌,从许昌到河南其他地区,再从河南唱到山西,马中太随着剧团走南闯北,由于年轻而从不知疲倦,觉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那时候我在团里,相较于其他年纪相仿的演员,他们都还在扛旗,我就已经是舞台上的角儿了,收入也比他们高,觉得日子过得不错。在团里,不少老师对我很照顾,像冯振亭、刘学长两位大哥,在艺术上对我进行指导,在生活上给我关怀,到现在我都很感激。”马中太说,在之后的日子中,他经历了戏曲演出中的第一次挫折。
“有一年去临汝演出,我和团里的几位年轻演员只顾着玩儿,没有好好休息,登台演出的时候,唱得很差,我自己却不知道。当天演出的时候,台下的观众不时地鼓掌叫好。但是演出结束后,我看团长脸色不好,却不知道为什么。不久之后,团里的一位老师找到我,跟我说,因为我唱得差,请我们来的剧院经理很不高兴,下一场的票卖得不好。我很奇怪,说,台下观众反映很好呀!这位老师这才告诉我:‘那是因为你唱得不好,观众在故意叫好、起哄呢,这叫‘倒好儿’,就是喝倒彩。’我这才知道害怕了。”马中太说,在此之前,他登台从来不知道害怕,有戏了就登台。从这次之后,他知道要尊重舞台、尊重观众,每一次上台前,都会充分准备,力求以最好的状态演出。
1985年,许昌戏曲学校招收新学员,得到消息的马中太还远在山西晋城演出。他买了当天22时的火车票,还在傍晚参演了一场《秦香莲》。演出结束后,团里安排人从当地借了辆摩托车,拉着他直奔火车站。那一年许昌戏曲学校有4000多名报名者,最终录取了60人。一开始招收的是豫剧班和越调班,最后全部合并为越调班,所有学员中,只有马中太一个人是唱花脸的。
“当时许昌戏曲学校专长于武戏教学,指导我们的老师有李万春、刘明坤等名家。当时我们学的有《三岔口》《艳阳楼》等本子。那时候,老师们让我们一个个登台展示,在看过我的表演之后,老师说我唱得不错,动作也好,眼睛很有神,所以对我的要求很严。现在想来,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学到了很多。”马中太说,在许昌戏曲学校学习的阶段,他经历了人生的重大挫折。
“ 千生万旦,一净难求。净行演员由于嗓音特别,所以难以挑选和培养。净行的大花脸以唱功为主,首先要有副好嗓子,才算具备大花脸最基本的条件。越调净行铜锤花脸与其他戏种又有区别,唱的是F调高四腔,我从豫剧转到越调上,一开始总是唱不好,不仅唱不好,嗓子还总是唱哑。1985年11月,在平顶山工作的越调名家李自杰先生听说许昌戏曲学校有个唱花脸的年轻人,专门从平顶山来到许昌,花了半天时间和我聊天儿,鼓励我说:‘越调净行演员少,一定要坚持下去。这门艺术的音调高,一定要勤加练习,掌握住方法。’那次的聊天儿,给了我很大的鼓舞。”马中太说,之后他每天喊、每天练,到1986年的时候,已经基本适应了唱腔,《包公三勘蝴蝶梦》这样的戏已经基本能唱下来了。
之后的三年里,马中太在许昌戏曲学校接受了专业的训练,收获很大,也掌握了越调净行的基本要领。1988年毕业时,同届的学生排演了一部《盘丝洞》,马中太饰演了蜈蚣精,在排练时从台上摔下,至今腰部都没有恢复好。但这部戏在当时演出效果极好,艺术质量很高,其后的多年间都很有名气。
1988年,马中太和同学们从许昌戏曲学校毕业,随即被各个剧团要走,马中太被选入许昌市越调剧团,其后又成为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越调部的演员。他继承李自杰、宋学文等著名净行演员的唱腔优长,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探索出极富个性的花脸唱法,使越调净行唱腔更加苍健豪迈、宽亮纯净,与其威猛而稳重的表演工架相辅相成,塑造了如徐延昭、包拯等诸多人物形象。
“净是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常以面部化装——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演员用浓墨重彩来勾画面部的五官,同时根据人物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画出不同的图案。净行的脸谱化是中国文化在戏曲表演中的历史积淀,是戏曲非常宝贵的特色符号。 净行的大花脸是以唱功为主,有副好嗓子才能具备大花脸最基本的条件,这副好嗓子又称铜锤或黑头。大花脸的唱念做派雄厚凝重,要求有较高水平,讲究念白铿锵有力、吐字清晰,唱腔嗓音发挥自如、字正腔圆、高亢明朗、气大腔壮、行腔奔放、高而不炸、低而不瘪、婉转流畅,突出人物性格,才不愧为大花脸。例如我在《狸猫换太子》和《秦香莲》中饰演的包拯,以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执法严明、忧国忧民而闻名天下,是人们心中的大清官形象。所以人物的呈现是严肃端庄的,表演是稳重大方的,举手投足或身段处理必须体现出人物的特色,一张一弛都要有充足的理论依据;每一句唱词和每一句念白,必须字字到位,使观众听清楚,更重要的是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体现出来。 ”马中太说。
之后的多年间,马中太在越调净行中摸索前行,经历着摸索、提升、收放自如等不同阶段,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2003年,他在《艳阳楼》中饰高登,在全国“国花杯”戏剧大赛中获优秀表演奖;2007年在《狸猫换太子》中饰包拯,在河南省第三届黄河戏剧奖评选中获净行一等奖;2008年在河南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荣获“五个一工程奖”;2008年12月在《无佞府》中饰苏宏,在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中荣获河南文华表演奖一等奖;2015年2月在《掉印》中饰丁世显,在第六届黄河戏剧奖大赛中荣获表演奖一等奖……
如今的马中太,已经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在越调艺术界也有着自己的名望。但他依旧保持着学习的心态,一有时间,就会到其他地区看一看戏曲演出,和不同剧种的净行演员交流。在不断演出之外,马中太还总结演出经验,整理越调净行艺术的有关资料,力求为后来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他还积极发现和指导优秀青年演员,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便利。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传统戏曲事业的发展,作为文艺工作者,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为越调艺术的发展助力。”马中太说,他在随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不断演出的同时,也会在该中心的组织下,广泛参与戏曲进学校、进社区等公益活动,并在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举办戏曲讲座,传播戏曲文化。
登台演出、整理资料、参与公益活动、教徒授艺,回望数十年的戏曲之路,马中太依旧保持着对戏曲艺术的热情,也不断弘扬和传播着越调净行艺术。少年时期就深植心中的戏曲梦早已开花结果,并影响着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