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许昌市“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

同心助脱贫 聚力“拔穷根”

本报记者 武芳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没有‘局外人’的理念,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整合各行各业的资源,参与扶贫助力脱贫。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等部门创新打造了‘劳模助力脱贫攻坚’‘产业扶贫青年服务队’‘巧媳妇工程’‘千企帮千村’等精准扶贫品牌,持续凝聚攻坚合力,构建了以专项扶贫为基础、行业扶贫为支撑、社会扶贫为补充‘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11月10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许昌市“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社会扶贫专场发布会上,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高歌说。

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作用,打好脱贫“组合拳”

近年来,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市总工会积极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群众参与扶贫工作,主要开展了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职工参与消费扶贫、“10·17”扶贫日捐赠、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结对帮扶淅川县等工作,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实施劳模助力脱贫攻坚“6+1”行动,鼓励引导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余人,工人先锋号、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先进集体百余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累计投入专项帮扶资金890余万元,带动社会资金6000余万元;鼓励各级工会组织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全市工会系统购买扶贫农产品331万元;今年“扶贫日”期间,组织工会捐款79万元,帮助特殊贫困群体增收脱贫。

“下一步,市总工会将继续大力鼓励和引导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扶贫工作,用足用好工会各项帮扶资源,力争全市工会系统在参与社会扶贫领域干出更好成绩、体现更多价值。”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挪威说。

积极开展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共青团组织如何作为?怎样充分凝聚青年力量,建功扶贫攻坚战场?近年来,我市各级共青团组织围绕“援业、援学、援智”三个方面,组织3000余名共青团系统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

此外,我市组建产业扶贫青年服务队,开展活动30余次,惠及贫困群众近2000人;组织开展“百校千岗”就业精准帮扶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实现贫困学生就业200余人;持续开展“希望工程”、助学圆梦、关爱贫困及留守儿童、“爱心汇”社会扶贫捐赠等活动,资助贫困中小学生408名,帮助207名贫困学生顺利实现大学梦;开展义务支教、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40余次,探索建立 “青年扶志超市” 24家,助力扶志扶智工作开展。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攻城拔寨的关键节点,我们将带领全市广大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咬定目标、坚定信心,一鼓作气、决战决胜,坚决打赢这场收官战。同时,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努力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团市委副书记李梦龙说。

巾帼力量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市紧盯贫困妇女,从‘就业帮扶、专项救助、志智双扶’等方面着手,以实实在在的巾帼脱贫成效助力我市的脱贫攻坚大局。”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郭汶青说。

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我市开展“迎春风、送岗位”女性专场招聘,疫情期间共发布线上招聘信息2214条,提供就业岗位21162个;累计培育省级“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20家、市级“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站点)160家,培训贫困家庭妇女近3000人次;创新推出“巾帼创业贷”,发放贷款 2484 笔,涉及金额5.02亿元,帮助妇女解决创业资金需求难题;持续推进“贫困母亲”“困境儿童”专项救助,争取国家和省“两癌”救助金704万元,救助“两癌”患病贫困妇女704名;争取财政资金35.76万元,救助困境儿童596名。

全市193个贫困村与258家民营企业实现结对帮扶

民营企业是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我市充分利用全市民营企业主体多的优势,着力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工作,组织企业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通过扶持产业发展、开展技能帮扶、开发就业岗位、实施公益捐助4条途径,帮扶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培育特色脱贫产业,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助力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脱贫。

截至目前,全市193个贫困村与258家民营企业实现结对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39亿元,支持发展369个产业项目,安排2980个就业岗位。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千企帮千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加大先进典型的培树力度,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投身到脱贫攻坚行动和乡村振兴中去。”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