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河南省“乡村光荣榜”上榜人物王磊杰:

用言行诠释“百善孝为先”

□本报记者 付家宝

工作中的王磊杰。付家宝 摄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魏武街道办事处后街社区,23岁的王磊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何为“孝”。日前,2020年度河南省“乡村光荣榜”发布,王磊杰榜上有名。

11月9日,记者来到王磊杰家中采访,虽然屋子不大,但是物品摆放井井有条,环境整洁舒适。“作为子女,照顾好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我还年轻,只要我踏实肯干,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提起自己的家庭情况,王磊杰乐观、坚定地对记者说。

命运对王磊杰这个小伙子是不公的。王磊杰的父亲王建伟先天性单眼残疾,母亲黄丽敏为聋哑人。为了照顾父母和年幼的妹妹,王磊杰初中毕业后便挑起了养家的重担。

黄丽敏是聋哑人,为了让母亲能和别人沟通,王磊杰就自学手语,成了母亲的“翻译官”,让母亲可以与他人无障碍交流。王建伟虽然残疾,但是为了能多一份收入,成了一名建筑工人。王磊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初中毕业后便结束了自己的求学之路。王磊杰每天早出晚归,到离家十多公里的市区找了一份洗车的工作。当洗车工,最辛苦的就是冬天。冬天,手长满了冻疮,脚上虽然穿着胶鞋,但是经常在水里走,冰冰凉的很遭罪,他依然坚持努力工作。“我知道,我累点儿父母就能轻松点儿,这没啥。”回忆起往事,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乐呵呵地说。

看到哥哥的辛苦付出,王磊杰的妹妹很心疼,多次与他商量要辍学,也要打工帮助家里。王磊杰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坚决地对妹妹说:“不行,你还小,我是男子汉,有我照顾家就行了。”为了多挣些钱,王磊杰一边在洗车店工作,一边做兼职,利用晚上的时间送快递。

2018年,王建伟因眼疾在工地上被钢筋戳伤了大腿,住院休养;王磊杰70多岁的奶奶因患脑梗死也住进了医院。父亲不能去工地工作,母亲也不能去医院照料奶奶,王磊杰一边工作,一边去医院照顾奶奶和父亲。为了安慰家人,王磊杰经常陪他们聊天儿,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励。

除了孝老爱亲,王磊杰还是个热心肠。在生活中他总是为别人着想,街坊邻里谁家有什么急事、难事,王磊杰总会主动伸出援手、无偿帮助。社区举办的各类公益活动,他也总是积极参加。

“我对生活从没失去信心。”采访接近尾声,王磊杰真诚地说,他想借助本报,对党和政府以及所有帮助过他们的街坊邻里说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