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前三季度,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5%,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
11月10日,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联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桥科技”)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每3.6秒生产一件产品,检验优质率高达99.95%,被大家形象地称为‘智芯’。”在宽带载波模块全自动生产线旁边,该公司工作人员轻轻按下绿色按钮,生产线启动。
这条全自动生产线只需2名工作人员,仅该项创新就为企业节约13万元。据联桥科技总经理陈志广介绍,这条长15米、全封闭的智能化生产线,由企业自行研制,生产能力、自动化程度均位居全国前列。
据陈志广介绍,今年前三季度,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同比增长312.6%;实现营收1.48亿元,同比增长258.3%。“2019年以来,公司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主要产品供不应求。虽然遭遇了疫情,但2月20日复工后,生产线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预计全年产值、营收均突破2亿元。”他说。
联桥科技良好的生产经营形势,是目前示范区工业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全市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战略定位,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加快提质转型,完善功能配套,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5%,四项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
科技创新:抢占行业制高点,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带动工业效益稳定增长
以许继风电为例,前三季度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529.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386.3%。
今年以来,在示范区工业企业中,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表现格外亮眼。
“这项发明专利就像是给风机戴了一顶‘安全帽’,能够最大限度避免风机桨叶与塔筒主体发生碰撞,实现了对风机产品和电网的双重保护。”提及今年5月作为唯一一个特等奖入选“第二届河南省专利奖名单”的发明专利——“一种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增加最小净空的尖峰调节控制方法”,许继风电负责人介绍说,该发明专利为我国微风速风机的推广及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已成功推广应用于多个系列机型,产品辐射我国新疆、云南、河北等地10多个风电场工程。
近年来,许继风电紧盯科技前沿,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加强专利布局工作,抢占行业制高点。“受平价上网政策影响,今年风电全行业出现‘抢装潮’,仅上半年新签合同金额就达10.5亿元,同比增长33%。此外,今年生产的产品以新研发的3.X兆瓦系列机组为主,单机产值、销售额与往年相比也有所提升。”许继风电负责人说,今年前三季度,许继风电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529.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386.3%。
“从企业效益情况来看,前三季度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处于负增长状态,但在许昌卷烟厂、许继风电、许继仪表、联桥科技等重点企业强力拉动下,示范区整体工业效益仍保持了强劲增长趋势。”示范区发改局局长杨会敏分析说。
项目建设:全年谋划重点建设项目96个,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02.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5.3%
2020年,示范区共谋划重点建设项目96个,年度计划投资120亿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02.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5.3%。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16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2.2亿元,前三季度已完成投资56.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1.1%。
先进制造业项目顺利推进——围绕打造电力装备千亿级产业集群,黄河鲲鹏服务器和PC机生产基地一期、中瑞机器人、许继集团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及状态监测系统产业化项目已建成投用;深圳商会(许昌)产业园项目7栋厂房已建成投用,吸引华为、联桥科技、四达电力、智能云科等优秀企业入驻;中德产业园招商中心已正式运营,一期15栋楼已有4栋标准化厂房主体封顶,其余厂房正在加快建设;天昌复烤厂项目生产指挥中心、联合工房正在加快主体施工进度,已初现形象。
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集聚——围绕打造全市高端商务中心区,加快芙蓉湖CBD商圈建设,深商大厦、英才苑等楼宇项目建设持续跟进,在建功能性楼宇11栋,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许昌德国城项目推进顺利,预计年底4栋楼主体竣工;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获准设立,规划建设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加快实施——围绕核心区、东拓区两大片区协同开发的模式,打通了明礼街、心怡街、莲韵路等断头路,许开路改造提升、文峰北路改造提升等项目建成通车,永兴路高速辅道及忠武路抓紧施工并于年底前建成,示范区公办幼儿园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中心建成投用,示范区城市环境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提升。
开放招商:积极探索创新“基金+标准化厂房”招商方式,前三季度共签约项目11个,总签约金额达52亿元
开放合作的大门开得越大,发展的空间就越大、动力就越足。
10月26日,中国平安·许昌智能制造科技园项目签约仪式在示范区举行。该项目占地总面积1150亩,计划总投资约40亿元。这是示范区战略引进新型工业园区,进一步壮大传统产业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举措之一。
今年以来,示范区牢固树立大开放、大招商理念,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各部门协作招商,积极探索创新“基金+标准化厂房”等多种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取得了新成效——前三季度,共签约项目11个,总签约金额达52亿元,中国·平安许昌智能制造科技园项目、智能开关制造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落地。
同时,示范区还持续深化对德合作,德国才维欧洲有限公司在许分公司——河南泛欧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正按照双方协议要求,推进对德委托招商工作;德国风情商业综合体“德国城”项目建设顺利实施,许昌中德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建设工作有序推进,这些都为深化对德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在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六稳’‘六保’工作部署要求,抓紧抓牢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力度,以培育发展产业为主线,以强化基础配套为支撑,以增强动力活力为路径,持续做好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招商引资、要素保障等重点工作,推动示范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杨朝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