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学习,永远不晚

宋炳黎

据报道,四川省绵阳市75岁的退休职工李启君通过参加自学考试,11月6日,收到了四川师范大学颁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证书,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近年来,媒体上对像李启君这样的“学习达人”报道还有很多。

笔者认为,老年人通过不断学习是否一定要拿到大学文凭可另当别论,但这种对知识强烈渴求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荀子《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处在知识加速迭代的当下,有一个较之古人更加严峻的事实,即稍不注意学习,就更容易陷入落伍的境地。有人估算,现在一个大学生刚出校门,就有60%至70%的知识陈旧。那种“前半生充电,后半生放电”的想法早已不合时宜。要想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不落伍,不管情愿不情愿,都得要把自己从一个“干电池”变成一个“燃料电池”,不断加入新的燃料,源源不断产生新的能量。

不断学习,对每个人的成功都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古往今来,许多伟大的人物、思想家、科学家和卓有造诣的劳动者,都是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才踏上成功之路的。三国鼎立时,人才辈出,其中许多优秀人才都有通过不断学习而获得出彩人生的。曹操领兵作战30多年,“手不舍书”,每每挑灯夜读。东吴大将吕蒙早年没有什么知识,后发愤攻读,才智日益长进,使人“刮目相看”。

不断学习,是我们逆水中行舟的船桨。古人云,“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我们的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重读伟人的这段讲话,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学习,永远不晚。面对新知识、新信息浪潮般地涌来,每个人唯有活到老、学到老,多增长才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不会恐慌,才会有所作为,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