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松召峰 通讯员 杨继奎 杨晓辉
日前,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给市教育局发来感谢信,感谢该局多年来对其“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的大力支持。感谢信中写道:“在你们的鼎力帮助下,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国培’连续多年取得了注册率100%、参训率100%、结业率100%的成绩,受到了省教育厅、省‘国培’项目办公室和‘省培’项目办公室的认可和肯定。”
这是我市积极开展“国培计划”的一个缩影。
“国培计划”开展10年来,我市积极组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项目5万余人次。同时,我市借鉴“国培计划”的先进理念和培训模式,积极开展适合我市教育现状的“市培”“县培”“校培”,覆盖面达100%,成为我市教师的“登高之梯”,以及教育质量提升的“进阶之路”。
“‘国培计划’的开展,有效解决了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和教师难以走出去参加高端培训的问题。”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教师教育科科长于东恩说。多年来,由于师资、经费、学校管理、政策羁绊等诸多原因,很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不能及时地被教师引进到教学中去,特别是对农村偏远地区学校教师来说,更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国培计划’的开展,不仅给教师打开了学习的门窗,还让教师进入了教学改革的新天地。”于东恩介绍,我市每年派出教师参训,随着培训项目的健全,覆盖了教学的各个学科、学段,也涵盖了从新入职到骨干、名师等各个层次,学员参训后的交流、引领、辐射使大家受益匪浅。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也离不开“国培计划”的大力实施。 “国培计划”中的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和远程培训学习,给广大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打开了“绿色通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通过教学实践的积极推广,我市现在有95%的教师能够使用现代技术教学,能够积极地使用现代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国培计划”中,我市参训教师不但实现了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大提升,而且逐步发挥出引路人的作用,带动了其所在学校教学工作和一批教师的成长。魏都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陶兰月老师,2011年参加“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管理者培训,从一名教师成长为负责该区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领导,成为魏都区教师培训工作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并多次受邀到外地作培训专题讲座。
“每年‘国培计划’开始实施之前,我市都会对全市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准确把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人员分布等信息,根据我市的培训计划,把‘国培’列入教师队伍培训的整体规划,做到按需培训。”于东恩说。为了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我市还明确提出了“倾斜农村、攻坚薄弱、针对培养、整体推进”的培训原则,根据各单位的具体要求进行名额分配,力争参加培训单位的项目全、科目全、人员全。
同时,市教育局教师教育科成立项目管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根据学员遴选原则,认真组织学员参加学习,对外出学习教师实施监督管理、跟踪管理,建立了教师培训管理团队,并将教师培训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建立了成熟的教师成长攀升体系。10年来,通过“国培计划”成长起来的教师许多成为教导处主任、业务副校长、教研和培训单位的领导,他们以扎实的学识和理论功底支撑着我市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2015年,禹州市小吕乡黄榆店小学的余会娜老师参加了河南师范大学的“国培”置换研修培训项目。此次培训被她称为“专业成长路上最美的遇见”。通过此次培训,她的觉悟与业务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16年,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市直学校任教,短短一年间由一线教师成长为学校骨干、教研室主任,加入“名师工作室”;2017年,又荣获“禹州市教学技能标兵”“禹州市优秀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等称号。
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我市共有5名教师先后荣获“中原名师”称号;培育省级名师281名,省级骨干教师1503名;市级名师359名、市级骨干教师2494名。我市充分发挥这些省、市级骨干教师、名师的引领作用,助力优秀教师成长。2017年至2019年,我市实施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先后成立了221个“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通过“国培计划”培养成长起来的2735名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成为“三名”工作室的骨干成员,充分发挥辐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补充了全市教师教育培训工作,为许昌教师专业成长增添了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