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许昌市继二○一五年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二○一七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之后,今年再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三连冠”,不断攀登城市文明新高度

本报记者 许廷合

编者按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许昌在接受复核测评的前五届地级市全国文明城市中,以全国第七名、河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唯一被中央文明办通报表彰的地级市。消息传来,满城欢喜。为展示历年来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各地各部门的有效做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奋斗历程,以及创建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等,本报自今日起推出《文明花开遍中原》栏目,敬请关注。

11月20日,初冬的阳光穿过廊桥照在护城河上,许昌迎来又一个温馨的清晨。

在市区南护城河不远处的大同社区,71岁的老党员樊清义与邻居们一起,自发把社区里的背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在持续深化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许昌创文的鼓点和谐融入了街头巷里的日常生活节奏,化为多数人内心的一种自觉力量。

就在当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许昌以优异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连冠”。特别自豪的是,在中央文明办对成绩排名靠前的全国文明城市通报表扬中,许昌以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地级市第七名、河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唯一被中央文明办通报表彰的地级市,受到全国瞩目。

作为综合性最强、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城市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市民素质。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大氛围里,许昌为何能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建设城市文明,许昌又走过了什么样的创建之路?

持续创建 一张蓝图绘到底

20年来,许昌市历届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统领各项创建工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创建,走出了一条具有许昌特色的文明城市创建之路,全国文明城市品牌越擦越亮

“这里原来就是一个垃圾场,每到夏天,蚊虫乱飞,臭气熏天,真是让我们吃尽了苦头。”11月16日,在市区利民路与兴昌路交叉口西南角,家住附近的居民李水江指着今年新改建的健身广场说,“现在困扰我们10多年的烦心事总算被清除了,大伙儿心里都高兴着呢!”

从昔日垃圾场到今朝新乐园,这块废弃工地的嬗变,见证的恰恰是许昌文明创建带来的变化。

自2001年开始文明创建,许昌市经过坚持不懈努力,于2015年2月以全国地级市第四名、全省参评城市第一名的成绩,荣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7年4月,许昌作为中部地区和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唯一代表,在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被中央媒体集中巡礼和《焦点访谈》栏目采访报道,同年11月,许昌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0年11月10日,许昌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并被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

从2001年到2020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20年只不过是短短一瞬,但在一座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却势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梳理许昌文明城市创建的脉络,不难发现,尽管考评标准不断变化,但许昌始终从全局角度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坚持“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创建指挥部定期研究、创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各责任单位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创建格局,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锲而不舍终至水滴石穿。

特别是获得全国文明城奖牌后,我市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休息,制定了《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意见》和《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意见》,坚持奖牌拿到手、创建不松手,自我挑战、自我超越,主动顺应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重在提升标准、解决问题,不断推动创建工作向更高目标迈进。

多年来,我市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指标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市委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各级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和年度考核中,深化细化领导责任机制、工作点评机制和督查激励机制,把文明创建工作真正变成各部门日常性的常态工作,纳入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创文工作常态长效。

除了将责任落实到位,我市还持续疏通创建路径,推动创文工作落地落实。这些年来,我市始终坚持部门联动,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精诚团结;坚持上下联动,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坚持干群联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气顺心齐、合力攻坚,众志成城。

全国文明城市是许昌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金字招牌,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更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现实需要。如今,创文成功实现“三连冠”,许昌正以昂扬的姿态,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迈进,为城市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民创建 宜居城市更出彩

在由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的跨越中,城市决策者把夺杯拿牌与民生实事统一起来,使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公共秩序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加。《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0)》显示,许昌城市宜居度位居全省首位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出彩。

“如今在许昌,去健身就像逛超市一样方便。开窗见绿、推门进园、出游有水的生活梦想已悄然成真,许昌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实至名归。”11月10日,听说许昌实现创文“三连冠”的消息,63岁的市民张思德话语里不无自豪。

许昌人的幸福感,不仅仅在于“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健康圈”“15分钟阅读圈”“15分钟便民圈”……在许昌市文明创建的恢宏乐章中,“为民”是最动人的旋律。在由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的跨越中,城市决策者把夺杯拿牌与民生实事统一起来,使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公共秩序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不断升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致力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今年我市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致力抓好353个城建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461亿元;持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抓好许昌北绕城高速公路、再生水输送及颍汝干渠综合整治二期、7条主干道综合提升等重点工程,打通20条断头路、消除33处积水点……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力,莲城更富魅力、更具气质。

在持续推进的“四改一增”工程中,我市优先解决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着力破解城市发展不平衡问题,今年改造老庭院64个、老街道31条、老厂院12个、老市场9个,增加公共停车位1200个,中心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达到3万户,在不断刷新的城市“颜值”中,有力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创建不仅是对城市面貌的改善,而且是对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与洗礼。在创建过程中,我市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社会风尚行动,积极推动公共文明素养提升,全社会向上向善、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不断汇聚。目前,全市逾4809支志愿服务团队、55.7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乡。从个人到群体,从群体到品牌,“许昌好人”正成为推动城市文明的强大动力。

据统计,近6年来,许昌市财政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1000多亿元,民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保持在70%以上,让城市发展有速度更有温度。在今年发布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0)》中,许昌城市宜居度居全省首位,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排名再度位居全省前列。

城市,因创文而美好。有了老百姓获得感作支撑,全市创文工作如同曹魏古城南大街上那厚实齐整的石板路,让许昌人走得舒坦、心里踏实。

创新创建 迈向文明新高度

正是得益于不断的探索创新,许昌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变化的文明创建工作中常创常新,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迸发创建活力。在没有终点的文明创建路上,许昌将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前进

9月26日上午,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查批准了 《许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该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作为许昌专门促进文明行为的地方性法规,这部条例的出台,将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树立文明社会风尚、培育和谐人际关系的保障作用,不仅是我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具体表现,而且必将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全市社会文明风尚的提升。

以法治方式为社会树立文明标尺,正是我市创新举措推动创文工作的具体实践。创牌不易,保牌更难。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一评定终身”,于我市而言,创文复审工作更是面临竞争更加激烈、创建水平更高、测评标准更严等诸多压力与挑战。

如何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确保创建工作保持常态长效?许昌创文成功实现“三连冠”,关键正是不断创新,推动创建工作不断升级——

创新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我市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聚焦创文“痛点”,高效整合资源,统筹调配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党建引领,文明许昌”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把“只有党员干部干”变为“党员干部带头干”,实现志愿服务和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文明实践与民心民生精准对接,使“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文明之花在城乡绚丽盛开。

理顺城管体制。结合许昌实际,近年来,我市按照主体明确、责权一致、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建立“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系。同时,我市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整体效能,积极构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重心下移、部门联动、监督有力”的工作格局,让文明创建工作更加智能化、信息化。

注重科技创新。在创建工作中,我市积极顺应信息化潮流,将数字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整合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的信息平台,努力实现数字资源共享,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拓展覆盖范围,坚持与时俱进,把噪声治理、河流断面、污染物等环保问题和园林绿化等工作纳入管理范围,让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更加高效;完善考评办法,加大奖惩力度,将考评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提高部门执行力;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广便民服务平台,扩大覆盖面,提高利用率,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便民服务。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刘少林表示,正是得益于不断的探索创新,许昌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变化的文明创建工作中常创常新,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迸发创建活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也正是许昌以创新引领文明创建的有力注脚。

城市的进步和成长,永无终点。在文明创建的路上,许昌不曾停下,也不会停下,将永远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追寻,不断前进,让文明之花在莲城大地常开常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