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建华
本报记者 杨红卫
“近年来,市卫健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许昌建设为统揽,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60周岁及以上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父母住院护理扶助制度,电子健康卡应用、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工作被先后列入国家试点,健康城市被优先推荐到国家卫健委列入创建试点,在全省率先建成了15分钟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圈、中心城区半小时和市域范围2小时急危重症救治圈,健康扶贫‘12345’行动计划上升为省级经验。”日前,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建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张建华表示,下一步,市卫健委将紧紧围绕“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大局,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重点从四个方面推动全民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普及健康生活知识。树立“大健康”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坚持预防为主,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科普资源库,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为延伸,完善健康教育网络,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实施“互联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拓宽公众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2018—2030年)》,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聚焦食堂、餐厅等场所,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
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立足于“大病重病不出市县、常见病不出乡、小病不出村”,全面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在市级,重点建好“四所公立医院”,即一所综合医院、一所中医院、一所妇幼保健院、一所儿童医院,积极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或医学中心。在县级,以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推进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提档升级,今年年底前所有县人民医院建成县域医疗中心,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基础条件好的晋升为三级医院。在基层,3年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坚持“双线作战”,一手抓医疗健康服务,一手抓疫情防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全面做好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工作,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救治“两大体系”。市级依托许昌市中心医院建设许昌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每个县依托1所综合实力较强的公立医院建设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市、县疾控机构,县(市、区)依托1家综合实力强的医院分别建设P2实验室,全面提高检测能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设发热门诊或发热诊室,在全市范围内形成重大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许昌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对标达标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周期复审。指导各县(市)加强国家卫生县城(城市)管理工作,巩固完善取得的创建成果。扎实开展国家、省级和市级卫生乡镇、卫生先进单位、卫生村、卫生居民小区创建活动和城乡环境卫生清洁行动,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环境面貌。全面加强全市病媒生物防治,落实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防治措施。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医院、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