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视野

校外体育培训热的冷思考

兰 民

近年来,体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各地纷纷尝试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中考体育内容。随之而来的,是改革试行地区的校外体育培训热。一时间,各种校外体育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且大多设置有中考体育专门课程,针对中考体育的各类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虽然这类培训班往往价格不菲,但还是受到许多家长的追捧。

体育分数跟升学挂钩,并且在中招考试中的占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一方面显示出国家对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激励学校和学生重视体能训练。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体育拿高分,只能通过高强度的集中训练来实现。然而,面对火爆的校外体育培训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师资良莠不齐、项目教育培训标准缺失、与培训相关的基本条件与安全保障无据可依等现象普遍存在。

笔者认为,火爆的校外体育培训市场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各类体育培训。首先,规范办学目标。青少年体育培训与竞技体育中的青少年训练,有着很大的区别,需要准确定位并建立比较科学与独立的体系。目前市场上的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大多是盲目跟风的产物,有些培训机构甚至连自己的办学属性、理念都不明确,很难谈得上实施正规的培训教学。因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培训机构实际制定相关章程,确立工作定位,包括办班宗旨、理念、属性、范围,形成目标明确、科学规范、措施得力、结构完整的培训机构很有必要。其次,要规范收费标准。时下的校外体育培训收费缺乏科学依据,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课时费从100元、200元到近千元不等。收费的随意性,既扰乱市场秩序,又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有关部门应出台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划定不同类别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以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最后,要规范软、硬件设施。体育培训需要专业化、标准化的运动场地及相应的体育器材,否则就无法正常开展培训,更不可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有关部门应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的校外体育培训指导体系,指导培训机构补齐体育教育人才缺乏的短板;同时,严格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资质审核,严格场所、设备、消防等安全隐患及教育管理的监督检查,推动校外体育培训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