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生经济

标准化建设的“许昌探索”

——我市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纪实

本报记者 朱兆浩 通讯员 刘亚豪 熊骥一

在古代,有秦朝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在国际上,今有ISO、IEC、ITU等世界标准化组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标准已成为“世界语言”,标准化更是国家治理和国家之间开展经济、贸易、文化、技术等交流的重要规则和手段。

2018年2月,国务院标准化联席会议批复我市开展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活动。目前,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创建单位,我市将再一次肩负使命,探索具有许昌特色的标准化建设路径。

三年来,我市强力推进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工作,确立了“标定天下 准行四海”的城市标准精神,紧紧围绕“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紧扣改革主线,突出创新实践,全市标准化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制度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

全面推进标准化发展

10月21日,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交流座谈会在浙江义乌召开。会上,我市作了典型交流发言,是全国唯一在会上进行发言的地级市。

这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我市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充分肯定。自我市启动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实施标准化战略放在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谋划和推动。

在顶层设计方面,我市成立了市、县两级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双主任,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市、县标准化委员会,建立了全区域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领导体系,形成党委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自主、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共治格局。

为推动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我市先后出台了《许昌市标准化管理办法》《许昌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奖励办法》《许昌市标准化项目管理办法》《许昌市标准化工作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等20项改革创新制度,形成了完备高效的运行支撑机制。同时,我市还专门设立了标准化专项财政资金库。其中,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中原数字标准院,并在各县(市、区)成立分院,提供“一站式”服务。

可圈可点的是,我市探索形成了由横向链条和纵向链条组成的标准化五级管理网络。其中,横向链条由国家级智库、专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公共服务平台、企业组成;纵向链条由市委市政府、各局委、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基层市场监管所、企业标准化专员组成。横向、纵向链条自成体系相互协调配合、交叉形成一个紧密完整的网络。

从战略高度做好顶层设计,我市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具有许昌特色的标准化体系初步形成。

标准引领——

提高企业竞争力

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瑞贝卡是享誉全球的时尚假发品牌,其产品覆盖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区域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其中,标准化工作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

“发制品生产要靠大量人工合作完成,在标准制订以前,一些产品无法完全保证品质一致。尤其是随着我国发制品走出国门,对外贸易也需要标准来规范。但在2000年以前,世界领域都没有发制品相关标准,产品的检验、验收、质量监督、出口外销等均无标准可依,产业发展面临瓶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2008年,由瑞贝卡主导制订的5项发制品标准经过修订和提升,上升为国家标准,及时破解了产业发展难题,规范了行业发展,叫响了中国发制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世界发制品行业仍只有中国制订了国家标准。正是因为抢占了先机,中国的发制品标准才在国际市场拥有了强大的话语权。

这是我市用标准化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三年来,我市全面实施标准领航战略,以标准化助推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我市围绕电力装备、汽车零部件、电梯、人造金刚石、再生金属和发制品等优势产业,建立了一个个产业标准体系。在产业标准建设中,我市首创标准化专员制度,将有2000名标准化专员持证上岗,让懂标准的人管标准成为“许昌模式”之一。据统计,全市有20家企业承担了全国、省、市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600家企业参与了省级以上标准制(修)订工作。

最是蝶变动人心。目前,我市建成国家、省标准化示范项目108项、首创市级标准化示范项目18个,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由许继集团制订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等17项标准领先国际水平,一举夺得20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4个柔性直流输电项目,合同金额高达120亿元。可以说,标准化已成为引领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标准规范——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更好服务社会发展

基层社会治理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可以量化的指标?农村社区建设,有哪些要求和准则?在小区门口、家门口为老百姓提供服务,有哪些流程、制度和规范?……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许多,在相关的标准中都可以得到“标准答案”。

“其实,为群众提供一次优质服务不难,难的是始终如一地保持优质高效服务水准。高度的行为自觉来自完善的标准,我们只有不断完善标准,才能更好为群众服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化助推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构建覆盖三大攻坚战、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市综合治理等领域的标准体系,成为城市治理标准化的先行者。

其中,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市正在制订《市场领航(发展)指数标准》。该标准包括企业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发展绩效、风险控制等6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可对企业进行实时评估,为企业融资、银行贷款风险评估搭起了一座“市场监管之桥”,让资本运行效率更高、更安全。针对城市治理方面问题,我市以创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为抓手,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九大领域,促进公共服务科学化、效能化、均等化……

“公共服务的标准化既是一种治理机制,也是一个治理过程。政府通过‘一把标尺’,规范提升公共服务,能够有效破解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效率不高、权责不清、程序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服务碎片化等问题,对部门间、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差异化提供进行完善改进,在动态治理中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三年的深耕,如今“标定天下、准行四海”的城市标准精神已在许昌深入人心,结出了累累硕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标准化+’,着力推动地方标准化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明和社会综合治理等领域的支撑作用,不断探索新路径,打造新样板,持续引领我市走在前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德海说。